大河健康报记者梁露露实习生张馨月7月28日是第12个“世界肝炎日”。肝炎对人体危害巨大,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是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54亿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78%缺乏有效检测和治疗;每年新发感染万人;每年约万人死于肝炎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其中96%由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引起。好好的肝脏怎么就“发炎”了?病毒性肝炎都有哪些类型?如何避免肝炎变成肝癌?
慢性乙肝可引发肝硬化、肝癌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冯军安介绍,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
。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都可治疗且预后良好,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程复杂,一旦成为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冯军安讲道。
乙型肝炎是较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病毒性肝炎。据估计,我国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万,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万~0万
。
乙肝的全名叫做乙型病毒性肝炎,如果病程超过6个月,就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一旦患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就很难将这个病毒清除掉,
如果治疗不当,就有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乙肝病毒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冯军安表示,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以下3种: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制品、接触被乙肝污染的器械及不安全注射(尤其是吸毒共用针头)等途径感染。另外,修面、修脚、打耳洞、文身、补牙、使用共用牙具及剃须刀等也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感染途径。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的母亲在围产期(怀孕28周到产后1周)可通过血液或体液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传播。主要指与乙肝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而感染病毒。“很多人因为怕被传染而远离乙肝患者,其实,乙肝不会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不会通过蚊子和臭虫等传播。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在同一餐厅用餐和使用同一公共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造成传播。”冯军安讲道,当我们身边碰到乙肝患者时,要给予其关心、爱护,要正确认识乙肝,不歧视他们。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注射器及取血针,禁止献血、捐献器官和捐献精子。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要及早查乙肝五项,看有无保护性抗体,如果没有保护性抗体,要尽早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有效期可持续20年~30年
冯军安告诉记者,在中国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所致者分别为77%和84%,预防乙肝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门诊上经常遇到来化验乙肝五项的人群,查看自己有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若没有,则注射乙肝疫苗,来获得乙肝保护性抗体。”冯军安说道,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30年。接种乙肝疫苗20年后,建议检测一下保护性抗体,看是否还需要接种疫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高危人群,可以多进行监测复查,查看体内是否含有抗体,一旦乙肝抗体低于10mIU/ml,就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对于乙肝疫苗的接种,他建议按照0、1、6的间隔时间进行注射,第二针和第一针间隔1个月,第三针和第一针间隔6个月。如果打完第三针后仍然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以再打一针增强针。
规范治疗95%以上的丙肝可治愈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所所长刘征介绍,同乙肝一样,丙肝也是主要经血液、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但它不能像乙肝一样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感染后只有20%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肝炎症状,8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发现感染时病情已进展至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全球约有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因此,积极主动检测、尽早预防、规范治疗,对丙肝患者尤为重要。”刘征介绍。对于肝脏生化检测不明原因异常者、有静脉药瘾史者、既往有偿供浆者、多性伴或男性同性性行为者等丙肝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都应及时开展丙肝抗体检测。“早发现,早治疗,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使95%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刘征表示。丙肝感染者治愈后,并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如果再一次接触或感染丙肝病毒,还是会发生丙肝感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高风险行为。
不是所有肝炎都具有传染性
提到肝炎,大家往往对其存在误区,比如许多人认为肝炎都是病毒引起的且肝炎都会传染。医院郑东院区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波解释,这与过去我国乙肝患者较多有一定关系,其实病毒性肝炎只是肝炎大家族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肝炎,如药物性肝炎、脂肪肝、代谢性肝病等。“不是所有的肝炎都具有传染性,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具有传染性,但还有多种非传染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是不会传染的。”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王跃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