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多岁的李大爷,两个多月来,一直觉得肚子胀,没胃口,勉强吃点东西后,胀痛的感觉更明显。
见他日渐消瘦,家人带他到当医院检查。结果让全家人大惊失色,MRI检查发现肝脏尾状叶巨大肿瘤,确诊为肝癌。
肝尾状叶是肝脏的背段,位于肝脏的后方,嵌于重要的血管之间,上方是肝静脉汇合部,下方是肝蒂,后方是下腔静脉,手术的危险部位多,技术上非常有挑战性,关键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尾状叶手术入路。
具体到李大爷的情况,尽管李大爷的肿瘤为单发病灶,并没有远处转移,也没有侵犯肝脏大血管,可以算早期,但是肿瘤体积大,位于肝脏多个大血管之间,压迫第一、第二、第三肝门,全程压迫下腔静脉,且与第二肝门分界不清,切除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发生大血管破裂导致致命的大出血。
“肿瘤位置特殊,无法手术。”得知这一消息,李大爷更是觉得天都塌了。
究其病因,李大爷既往有乙肝病史5年,没有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才造成今天的局面,谈及此,李大爷后悔不已,眼下当务之急,只能是先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救命。
多方打听下,李大爷慕医院肝胆科二病区,找到张玲主任医师和周进学主任医师。
住院后,经过肿瘤评估,申请MDT(多学科诊疗)讨论,医院肝胆胰外科、介入科、肿瘤内科、影像科、放疗科、超声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的专家首先对李大爷的诊断进行了明确:符合原发性肝细胞肝癌Ib期,确实是肿瘤巨大,邻近大血管,手术风险大,建议进行转化治疗,采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联合经股动脉插管介入栓塞并肝动脉留管灌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两周期。
“经过这个治疗方案,60%-70%患者的肿瘤会有缩小。到时再进行手术切除,风险相对降低。”李大爷的管床医生王效谦将情况详细与李大爷及家属沟通后,他们表示愿意接受此方案。
但另人意外的是,李大爷偏偏属于那30~40%的特殊情况,治疗后经过评估,李大爷的肿瘤大小较之前无明显变化,腹部胀满症状仍严重,饭量进一步下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方案完全无效,在肿瘤外也形成了包膜,对肿瘤有一定控制作用。
但强烈的身体不适,以及尚未找到“治本”办法的焦虑,包围着李大爷一家人。经过充分考虑,他们意愿极其强烈的提出:“试一试手术吧,这个险我们要冒。”
“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无需明确表态,医患间特殊的信任打动了医生团队。
周进学反复查看李大爷的影像片,结合触诊等情况,认为肿瘤虽大,但是未侵犯大血管,手术过程中仔细分离操作,进行精细解剖,可以保护好大血管,完整切除肿瘤。而且,现有强效转化治疗方案效果欠佳,除手术外无有效治疗方案。
精心筹备下,手术顺利进行,历时5小时9分钟,术中,通过精细的解剖与分离,顺利保护并控制第一肝门,切除受累的左半肝后,显露并保护肝中静脉和下腔静脉,肿瘤完整切除。
术后李大爷恢复顺利,并于前段儿出院。
周进学直言,李大爷的患病,一方面暴露出目前普通人群健康与体检知识的不足。肝脏尾状叶肿瘤,确实属于肝脏手术中相对比较复杂的手术,但是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在肿瘤体积比较小时进行手术切除,则手术风险和创伤都会比较小。另一方面,李大爷5年前发现“乙肝”,但是并没有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结果导致病情持续进展。
周进学提醒:对于既往感染过“乙肝”或“丙肝”的患者,医院进行病毒性的检查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同时,至少6个月进行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AFP、肝脏超声检查等,根据上述检查情况考虑加做乙肝病毒DNA或丙肝病毒RNA检查,肝脏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肝脏病变,从而将肿瘤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根治性治疗的效果。
(供稿:文晓欢王效谦责任编辑: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