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快速扩张须引起警惕
编者按今年前两个月的一些重要经济金融统计数据近来陆续公布。"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的数据,既可透露出全年经济金融运行的趋势,也可反映去年国家一系列经济金融*策特别是宏观调控*策取得的效果和落实情况,理所当然地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此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刊发"最新经济金融数据解读"系列报道,从经济金融的各个重要方面,分析统计数据反映出的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本报观点。在年初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大手笔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的同时,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仍然达到了4138亿元,同比多增2647亿元,消除春节所在月份不一致的影响,前两个月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已高达981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逼近去年全年水平的一半。该数据刚一披露,市场神经也随之一紧,一时间传言漫天。的确,2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着实不令人乐观。M2较去年同期上涨17.8%,1月份的这一数据为15.9%。当月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2.5%和22.3%,其中中长期信贷增长持续高位,创出2004年以来单月新高。数据表明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正在增大,流动性依旧呈现泛滥之势。正在人们究其成因之时,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数据为贷款快速扩张作出了一个注解。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大幅增长51.7%,贸易顺差为237.57亿美元,导致1至2月份的顺差总额高达396.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了143亿美元,仅贸易顺差一项带来的货币投放就达到了3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如此之巨的高额流动性积聚于银行体系内,在目前商业银行以利差收益为主而形成的高度依赖贷款规模的经营模式还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迫于盈利指标压力,商业银行自然会开辟各种途径寻求扩大贷款规模。况且,历史上,一季度也是国内信贷增长最快的季节。另外,由于这两年几大商业银行通过境内外上市募集了大量资金,其放贷的意愿必然有增无减,越早放贷,就意味着越多的利润。好在信贷快速增长还没有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高企,据中国农业银行资金交易中心李刚博士分析,前两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低于24%,一方面是投资增长与贷款增长存在短期的滞后关系,另一方面可能是部分消费信贷资金间接进入了资本市场。但无论如何,2月份各项经济金融数据普遍"高烧",表明种种原因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并未因央行多次采用货币紧缩*策而受到完全抑制。因此,为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和降低金融体系内的潜在风险,央行可能需要通过出台进一步紧缩*策回收流动性,控制信贷投放,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包括继续调高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进行"窗口指导"降低和减少可贷资金、加息提高贷款成本、发行央行票据稳步提高市场利率等等。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央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工具还是比较多的。"首先最重要一点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国际上也是这样,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流动性实行双向调节,多了的时候可以抽一点,少的时候可以放进去一点,比较灵活;存款准备金率,这对调节流动性也是起作用的;此外,还有一些控制基础货币投放的*策;再有就是一些价格型*策也会对流动性产生影响,比如利率或者再贷款利率。"他表示,央行会综合使用这些工具。当然,在判断是否要加息时,央行主要关心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GDP缩减指数3个物价指数及商业银行经营情况,会根据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综合平衡的。通货膨胀率是制定利率*策的重要因素。周小川认为,利率作为货币*策的一个工具,任何时候都有灵活性。他指出:"利率*策也是多方面考虑的,要考虑国内国际形势、考虑当前利率的适用性、考虑利率*策对经济各个方面影响程度。"不过,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较去年同期上涨2.7%,增速快于1月的2.2%,略低于去年12月的2.8%。至此,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的平台上。对此,周小川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看这几个月是快一些,央行正在对新数据进行研究。中国银行(4.98,0.07,1.43%)全球金融市场部方明博士认为,仅仅依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我国还应该控制贸易顺差规模,以帮助缓解流动性过剩局面。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日前也对外重申,今年将继续采取措施扩大进口减少出口,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有专家进一步指出,化解流动性压力就是化解银行压力,应尽快发展直接融资取代银行信贷,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以此防范金融风险。实际上,近几年新增贷款占企业可用资金的比重一直以10%的速度下滑,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债券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现象会日趋明显。不过,目前流动性过剩增速快于"金融脱媒"发展速度,因此当前银行贷款快速扩张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