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最可能做什么?
CCTV证券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许一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将于11月份召开,作为下半年最具重量级的会议,时值八月底,市场就开始抱有极大的关注。
为什么市场会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报以如此大的兴趣?从会议设置来说,通常国内一中二中全会主要集中在人事机构变动上,一中全会确立领导层组成人员,二中全会确立*府人事调动,而到了三中全会,新班子权力交接基本完成,工作上正轨,高层领导会巩固他们的权力,对未来的发展基本上达成共识。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通常决定一届*府工作方向的改革意见都是在三中全会提出的 换句话说,历届*府的 水准 也可以通过三中全会的改革意见看出端倪。
历年的三中全会都做了什么呢?
最著名的一次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邓小平带领下的中国第二代领导人批评了 两个凡是 的方针,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并使中国的焦点从内部斗争及革命转为发展和开放。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那一年,中国开始允许公司发行股票。随后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主要是提出了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当时邓小平南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促使国企调整和农村改革。接下来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则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时任胡锦涛主席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 的概念,尽管这个短语未被官方宣告使用,但在国家媒体和其他*府官员间迅速传开。
从中国经济的增长轨迹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周期:年、年以及年。这三个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分别由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以及加入WTO的制度改革推动。这几个增长周期显然都是从三中全会开始的。
每一次三中全会,虽然涉及经济的内容很多,但似乎都可以归结为一个 最后总结性口号 ,比如改革开放,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如建设新农村,比如科学发展观。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重点会在哪里?又或者最后能归结为什么样的一句 总结性口号 呢?
从当前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上半年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从钱荒到紧缩式的货币*策、从去产能到其后的微刺激、在到近日上海自贸区的批复,国内面临的较为突出的经济问题,以及*府大刀阔斧的改革节奏。
为此,海外媒体曾有推测,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策面应该是一种温和的变化,所以改革可能对准那些容易实现的目标。什么呢?比如户籍制度、利率市场化和税收制度改革。同时,央行也可能加快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府可能重新评估包括退休年龄和计划生育在内的人口*策。此外,财*部也将继续引入或推进税制领域新改革,譬如 营改增 、资源税和房产税等。
涉及这么多的领域,本届侧重点在哪呢?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列出过2013年经济改革清单,确定了行*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九大重点领域,这种精心选择的改革内容、措辞和次序表明,新一届*府认识到了公众的不满情绪是改革的最迫切所在。
按照这种思路,我们精选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领域可能最重要的三个层面:
一、收入分配改革:这个思路的目的是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最后当然是要刺激消费。这是自去年新班子上任之后就在推进的一个工作,有助于助推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眼前看来,这种收入升级也有助于侧面缓解目前的 房价收入比 从侧面缓解购房压力 从而在不触动地方债务风险的情况下,侧面缓解住房矛盾问题。
二、土地制度:此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城镇化保驾护航。这也是与国家长期发展迫切相关的一个改革方向。从农村土地流转来看,小产权房问题如果能够确实解决将成为促进农村收入和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改革:此举是防止国进民退的进一步加深。最近有不少声音将本届三中全会的重点放在国企身上。事实上,随着过去增量模式的逐渐淡化,按照新*府盘活存量的发展思路,必然要触及现有国企的蛋糕。很多问题目前已经开始露出端倪,比如国有银行未来可能将被迫高息揽储,垄断性国企拆分等等。
注意到没有?无论是为了增加居民收入的收入分配改革也好,还是为城镇化打开路子的土地制度改革也好,又或者是改善国进民退状况的国企改革,又或者是*府体制改革的减*放权,它们的先前目标是为了增加普通民众的收入,促进他们的消费,民生改善。从最根本的路子上来说,这其实是对市场经济模式的一种重新思考,一种再思考。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曾陷入过一场大思考: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最适合发展?
市场经济诞生了几百年,却创造了几千年的成就,这不可否认。但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模式,却越来越受到质疑。在二战前的大萧条中,市场经济的漏洞越来越明显,它容易造成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只关心自己的收益盈利,根本不会去关心无产阶级的收益盈利。可是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真正消费的又是千千万万的这些无产阶级。如果他们的收入没有增长,社会保障没有建立起来的话,他们又如何能消费呢?这必然导致像美国大萧条中的生产过剩,产品积压浪费,甚至扔掉,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危机。看来要想铲除这种危机,资本主义需要吸取马克思的一些观点。
这正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源泉所在。战后的资本主义开始全面总结过去原始资本主义的教训,凯恩斯主义盛行。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人性化的现代福利制度,破天荒的开始关心起无产阶级的生活来了。美国的工会越来越强大,欧洲的福利制度达到了顶点,德国也建立了新式的市场经济。二战以后,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通过将部分无产阶级发展成中产阶级,刺激了大众消费,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金时期。
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最适合发展?似乎已经有了基本答案。确切的说,市场经济并不就是姓 资 ,计划经济并不就是姓 社 ,他们其实没有姓。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吸取了计划经济优点的市场经济,配备有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市场经济才是最成功的经济模式。(除了在特殊时期,比如滞涨时期)
中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今又走到了改革的三岔口上,必须要反思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模式?这是个很有价值的东西。
改革开放后,出于对过去极左思想的反思,中国的精英阶层高度推崇市场经济。这就产生了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市场的,那就一切都好,只要实施了市场经济,抛弃了计划经济,那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事实是,市场经济虽然消除了平均主义,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经济自由化和民营化,极大的加剧了中国的贫富差距,我们忽略了普通老百姓的感受,他们缺乏好的教育医疗,缺乏完善的社保,因为这种公共产业甚至都被私营化了。导致贫苦百姓没有保障而不敢消费,即使在收入增加后,也怯于消费。
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模式最应该在中国走?市场经济当然是一个基础,但过于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走的却并不成功。放眼全世界,真正成功的市场经济国家有几个呢?美国和欧洲当然算,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也算,紧跟着英国屁股的澳洲也勉强算上。其它的洲屈指可数,非洲的市场经济完全没有培育出来,南美曾经创造过一点奇迹,但之后就销声匿迹。
真正成功的市场经济可能也就十几二十来个,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凡是成功的市场经济,必然是配有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培育了大批量的中产阶级,本国消费能力能完全激发出来的国家。而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保障缺失的市场经济国家,必然是失败的!
所以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最后总结性口号 不好猜测,但对于市场经济模式的再思考,应该会成为其中基础中的基础。而且这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