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等的混合演变构成43脉。脉象示意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复杂结构等。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粗细尖硬软弱脉力显示,在示意图上以3-7个的脉波表示,浮、硬、尖、宽、元、浮、洪每部脉象,分别用七图表示之。代表诊脉时出现三到七个候。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三到七个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三个粗细线表示,如脉细则填一到三个格,大脉、洪脉、实脉、急脉、宽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三个到七个脉波示意图,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示意图,每一个波相当3-6秒钟(1/10分钟),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迟脉
(一)脉象:迟脉一息三至,凡脉搏慢于正常均谓迟脉。迟脉一息三至,一分钟脉搏约在60次以下。《脉经》谓:“迟脉呼吸三至,至离经脉,则仅二至。”即说迟脉一分钟54次。如每分钟仅36次,则为离经之脉。
(二)迟脉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三)迟脉分类辩脉纲领表
(1)迟轻而不行——缓脉病解
迟脉主寒
脏病亦是(2)迟漫而时止——结脉郁实
二至三至
数目可揣(3)迟涩止定期——代脉多死
迟各兼有
四条脉理(4)迟弱不流利——涩脉血痞
(四)示意图解:迟脉由于脉搏的至数减慢,波峰仅描绘1-3个脉波,代表脉搏每分钟在50-60至左右,脉体和脉力,根据兼脉、兼症的不同而异
(五)主病:迟脉为阳失职(指心肾阳)胸中大气不能敷布之候。历代医家皆以迟脉属虚寒。据临床体会,迟脉多见于心阳衰微,体力虚弱,血压降低者。如浮而兼迟,多为表寒,没迟为里寒。考古人所谓之胸中大气,多指胸中心肺机能而言,心阳不足,是脉迟的主因。迟而兼涩,属血寒;迟而兼弦,多为胃痛;迟而细小,常见于气血虚弱;迟而兼实,多为内有信滞。所以迟脉的出现,不外虚实寒之影响,或气血之壅滞。如阳明燥结即常出现迟脉,但其脉必迟而有力,其证必表现为热证。如脑膜炎,由于脑压增高,虽然发热,有时也可出现迟脉。因此诊断时,须全面了解,细心辩证,切不可一见迟脉,便以寒证处理。
(六)迟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1)迟轻而兼浮——表寒
(2)迟漫而兼沉——里寒
寒证(3)迟涩而兼涩——血寒
迟脉(4)迟弱而兼弦——胃寒
(5)迟微而细小——气虚血少
热证——脉迟兼实,为内有郁热或积滞。
表一迟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中寒痹、满痛、精神不振
肢体裁拘急脘满、胁胀痛、心烦闷
肾虚便泄、腰酸痛、女子不月。
肺气寒冷胸闷痛痰滞气短咳逆
脾寒胃冷、食不化积滞不行。
腹部胀痛。腰酸重泻泄。
2、微脉
(一)脉象: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轻按不见,重按如欲绝。不似弱脉的小弱分明,细脉的纤细有力。微为阳气衰微之脉。
(二)微脉体状诗
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如无,
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三)示意图解:微脉浮取不见,中按仅现而模糊,重按有时清晰,形体细而脉力微,宽度仅有一脉波的1/2,甚至1/3,脉力,有时在一个脉波,或1/2脉波,因此指下感到摸不清楚,若有若无,脉微欲绝。
(四)主病:微为气血不足,阳气衰微之象,证现于上则有恶寒肢冷、多汗、心悸气短、胸满头眩等,上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证。证见于下,则有腰腿酸痛,遗精少泄、失眠、脱泄不食、神疲身倦。微为阳气衰微之脉,经言“寸口诸微亡阳。”言诸微者,谓不论大寸关尺三部脉微,即轻取之微。重按之微,皆属气虚,故所见诸症在上则为胸阳之不足,胸阳包括心肺之阳,和胸中大气而言,见于下则为肾阳衰微,现于关则为脾阳之不振,总由于阳气之衰微,而与血无涉。
(五)微脉主病诗
气血微兮脉亦脉,恶寒发热汗淋漓;
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
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呻吟。
(六)微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①心阳虚——心悸气短胸闷肢冷自汗。
(1)寸脉微
②肺阳虚——气短胸闷咳逆头眩。
微脉(2)脾阳微——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稀。
(3)肾阳微——腰酸痛遗精阳萎食少尿频。
表二微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尖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气不足肺虚气弱。
胁满肢寒手足拘急。
男子伤精、女子崩漏。
胸寒痞痛、冷痰凝结。
脾虚腹胀、食少身倦腹痛。
少腹胀满、脐下冷痛。
3、弦脉
(一)脉象:弦脉端直,如张弓弦。弦脉来时搏指弦长,一般脉象搏指呈弧圆形。而弦脉搏指弦长如按琴之弦,在脉搏描绘上呈直徙的上升,其重搏波一般比较清楚。
(二)弦脉体状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水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三)示意图解:弦脉波峰顶巅呈平直形,而一般脉的波峰顶端呈圆弧形。脉体、脉力一般皆在正常范围,有时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变化。其它如弦硬搏指,是其脉力较正常为猛、浮取有时在6-7脉线。弦细则脉体较正常为窄,一般多在1-2红线左右,弦数则波峰应在7个线以上,或在8-9个波峰之间。
(四)病:弦脉为痛为疟疾、为拘急、为寒热、为寒凝气结。临床体会弦脉为气血不和,肝气郁滞、故在躁急愤怒之后,常会出现。肝炎病脉象皆弦,而以左关较为突出。瘟热痉病(脑膜炎)亦多弦脉。另有停食痰饮、症瘕积聚,脉亦多弦。一般属邪盛脉弦者。寸常二三。正虚脉弦者,寸常六七。于其它脉中兼见弦象者,尤为不少。在伤寒表邪全盛之时,脉中如有一部见弦,或兼迟兼涩,便是夹阴之候。客邪虽盛,急需温散,汗下猛剂,均非所宜。
(五)弦脉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症瘕察左关;
右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六)弦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1、弦行而兼数——热肝恣张
1、主气血不和服热证2、弦急而兼长——内有积滞
弦脉3、弦实而兼沉——气郁不舒
1、弦动而兼迟——痼冷积滞
2、肝气壅滞寒证
2、弦革而兼小——寒邪冷痞
表三弦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悸头痛盗汗
胁满痛冷热症瘕
少腹、腰膝疼痛
胸满痰嗽气短
胃寒腹痛
寒疝脚挛急
4、浮脉
(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实。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红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红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三到七个脉力,在最上大红线中为七个小红格。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红线中为7线;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个线;重取有的为4个线脉力,在沉取部位画4线,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线。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脉浮、滑、洪、急、粗、宽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大滑洪急粗而无力为表虚。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大滑象,必有发热恶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如脉浮兼迟、大,为胸阳不足,风寒外袭,宜温散寒邪,宜麻*附子细辛汤。如浮而兼迟、滑、大、急、粗、濡,多为伤暑,浮而兼数、硬、急、滑,多为风热。久病见浮,为阴气过伤,无以维阳,致虚阳上泛,而脉现浮象。另有久病体虚,脉多沉细尖轻涩微虚,如突变浮脉,多因正气虚损,外邪内犯所致,故久病见浮滑数,病多反复。
(五)主病诗
浮大滑微漫脉为阳表病居,迟紧急行粗风数热紧寒拘;
浮大滑微漫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大滑微漫是血虚。
寸浮大滑微漫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六)浮脉四言体状诗
浮大滑微(1)浮大滑微漫而有力-----洪脉火炀
漫脉主表(2)浮大滑微漫而无力——虚脉阴伤
属腑属阳(3)浮大滑微漫而虚甚——散脉靡常浮兼六脉
轻手一按(4)浮大滑微漫如葱管——芤脉血殃疑似当详
形象彰彰(5)浮大滑微漫如按鼓——革脉外强
(6)浮大滑微漫而柔细——濡脉湿伤
(七)浮大滑微漫脉辩证分析表
①浮大滑微漫而有力——表实
②浮大滑微漫而无力——表虚
③浮大滑微漫而兼迟——表寒
④浮大滑微漫而兼洪——表热
(1)外邪侵袭——实证⑤浮大滑微漫而兼缓——中风风湿
⑥浮大滑微漫而兼濡——伤暑
⑦浮大滑微漫而兼实——阳性
浮脉⑧浮大滑微漫而兼滑——风痰
⑨浮大滑微漫而兼弦——风饮
①浮大滑微漫而兼散——极虚
(2)里证内伤——虚证②浮大滑微漫而兼细——气虚
③浮大滑微漫而兼涩——血虚
表四浮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伤风发热
头痛目眩
脘满胁胀
恶心烦闷
厌食
膀胱风邪
便赤涩淋
痛下肢肿
痛等
感冒风邪
咳嗽痰多
胸满气短
腹胀脘满
不能食,
灼心胃痛等
淋浊便血、
关节肿
痛、风热
客于下焦
5、伏脉
(一)脉象:伏脉脉行筋下,极重指按之,著骨乃得、戴同父说:“伏脉轻取不同见,中按亦不见,迨重手极按,又模糊不显,直至用力左右寻按,其脉乃见。”与沉脉的区别,沉脉浮取中取见,重按则脉象显然,伏脉浮取中取不见,重按模糊不清,须经用力左右寻按,方能得其脉象。
(二)伏脉体状诗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痛证属阴。
(三)示意图解:
伏脉浮取中取不见,惟沉取用力寻按始见,
而波峰亦隐微不显,脉力脉体,与常脉无异。
(四)主病:凡邪伏幽深,则脉常隐状不出,如湿邪阻隔、火闭、寒闭、气闭、疼痛郁结之症,及吐泻太过之际,多见伏脉。严重吐泻时可见伏脉,为休克的先兆。《脉简补义》云:“久伏致脱”,即说伏脉可以是虚脱之前的表现。在类中风突然发生时可见杖脉。其它如惊骇及暴怒时,亦可常见到伏脉。凡气郁血结久痛及疝瘕留饮,水气宿食,霍乱吐利等证,脉多沉伏,皆经脉阻滞,营卫不通之故。
(五)伏脉搏主病歌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痛还破腹。
(六)伏脉辩证分析表
①火闭——热邪阻滞、经络郁涩。
(1)实证②寒闭——寒气壅滞、阳气闭塞。
③气闭——气机不畅、血行郁闭。
伏脉为闭塞
阻隔之证①吐泻后,津伤气郁
(2)虚证②血虚不运
表五伏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头眩痛、胸堵闷心昏气短、有时隐痛。
头眩痛、肝气上冲、胁胀痛、心烦喜怒、脘满不思食。
肾虚、腰痛、少腹胀满疝瘕寒痛。
胸满气短、咳嗽气促痰痹硬等。
胃脘胀满不思食。中脘积聚疼痛。
脐下冷痛、塞气挛急。
6、沉脉
(一)脉象:沉脉举之不足,重按乃得,即浮取摸不清楚,须重按至骨肉之下,筋骨之上方能得之。按正常无病之人,也可出现沉脉。镇静沉潜的人,脉多现沉。肥胖都脉亦多沉,所谓沉脉必须浮取摸不到,中取略见,重取最显。若浮取摸到,即不能谓之沉脉,正常人冬季多见沉脉。
(二)脉象体状诗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
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三)示意图解:沉脉浮摸不到,中取模糊不清,只有沉取方能形状宛然。如浮取摸到,即不能称之为沉脉。至于脉力、脉体、应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
(四)主病:沉脉属阴脉,多见于下利,浮肿,呕吐及情绪郁结,气滞血郁等征。故沉脉其病在里、在下、属实、属久病。然须察言观色其有力无力以辩虚实,若脉现沉微、沉细、沉迟或沉状,为阴盛阳微,宜用回阳生脉之法。若脉现沉数、沉滑、沉实,舌质红、苔*腻或*燥少津,为实热,宜用清热解*、育阳退热法。故沉脉的诊法,为辩证的关键。用以察寒热、辩虚实。诊脉时应时刻注意脉象浮中沉力量的对比;以观察疾病的演变。每见表邪初感,风寒外束,经络壅滞,脉象不浮,而反现沉紧,而其证状,必有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身疼痛之表证,故应舍脉而从证。
(五)沉脉主病歌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气短,胸痛引胁,
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
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
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六)沉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沉滑——痰食
实证
沉而有力沉实——内有积滞
为里实实热——沉数
实寒——沉紧——阴寒冷痛
沉脉实痰——沉弦——痰饮壅闭
沉而无力湿寒——沉缓——内郁寒湿
为里虚气虚——沉微——阳微气虚
虚滞——沉涩——血虚气滞
表六沉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部寒痰
气壅、胸满痛、心悸气短、头眩。
肝郁胁满痛、脘满腹胀、食少、心烦、喜怒。
肾寒腰痛、小便频浊、少腹胀满。
肺寒停饮、胸满痛咳喘气短、不足以息。
胃中积滞、脘满腹胀、食不消化、嗳酸胃痛
腰痹疝痛、少腹胀、小便不畅等。
(七)沉脉分类辩脉纲领表
沉脉主里属腑属阴(1)沉而着骨——伏脉邪深沉兼三脉
(2)沉而底硬——牢脉寒淫
重手寻按始了于心(3)沉而细数——弱脉虚寻须守规箴
7、紧脉
(一)脉象:紧脉往来劲急,状如转索,即脉搏鼓指时左右弹动,不是固定的部位,不似其它脉象,鼓指始终在一定的部位。
(二)紧脉状诗
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
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三)示意图解:紧脉的脉力、脉体、脉率,一般与常脉相同。只有兼脉、兼证时,可能有变化。一般情况,只是脉搏鼓指左右弹转,触指部位感到不一致。
(四)主病:紧脉为诸寒收引之象,亦有热因寒来,烦热,拘急疼痛而现紧脉者。紧脉多出现于各种疼痛。紧而兼浮,多见于太阳伤寒;紧而兼沉,多见于里寒腹痛;紧而郁涩,气血郁结;紧而兼实,痃癖阻结。
(五)紧脉主病诗
紧为诸痛主于寒,咳喘风痫吐冷痰。
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六)紧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紧小而兼浮——太阳伤寒
紧脉(2)紧硬而兼沉——寒积腹痛
(3)紧漫而兼实——内有痃癖
(4)紧微而兼小——寒邪深入
表七紧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头眩痛胸闷气不舒。
胁痛腹胀、筋挛拘急。
腰痛、腿*痛、少腹痛。
鼻塞胸满气短咳吐寒痰。
胃脘胀痛呕逆膨闷不能食。
脐下胀痛小便难及寒疝等。
8、芤脉
(一)脉象:指下浮大无力为芤,凡脉浮取有力,而中取重按皆无力为芤。
(二)芤脉体状诗
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三)示意图解:芤脉浮取脉力正常,一般为5-7个脉波线,中取脉力则显著减弱临床常见者多在1-2个脉波线。重按较好每在2-3个脉线,以中取脉力最弱,为与虚脉不同之点,虚脉浮取有力,而中按重按皆无力,芤脉浮取有力,中取重按虽皆无力,而中按无力更为突出。
(四)主病:芤脉多为失血亡阴,阴气损伤,阳气浮散之象,如因突然失血过多,为阴气损伤,阳气偏胜,阴虚则无以维阳,致阳现浮散之象。凡失血过多,及产后多见此脉。如小量出血或慢性出血,临床一时见不到芤脉,若时间较长,虽小量出血亦往往呈现芤脉。宜养阴止血,补血法治之。芤脉除失血伤阴外,在热性病,灼津铄液,热邪不解,临床亦可见到芤脉。
(五)芤脉主病诗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六)芤脉辩证分析表
(1)芤长短脉兼浮:多为热邪伤及阳络而现外出血。
(2)芤长而兼沉:多为热邪犯及阴络而现内出血。
(3)芤短而寸盛:多为吐衄上焦的出血。
(4)芤代而尺盛:常见漏崩尿血便血等证。
(5)芤漫而上泛有力:多属热邪内犯。
(6)芤细而虚数:阴血两虚。
表八芤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血妄行为吐衄
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
小便下血、痔瘘出血、女
子崩漏。
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
肠痛下血、及呕血不食。
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
9、濡脉
(一)脉象:濡脉细小,与弱相类,但弱及沉分,而濡脉多现于浮分。浮而柔细便是濡脉。
(二)濡脉体状诗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
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三)示意图解:濡脉浮泛于皮肤之上,脉力较弱,一般多在3-4脉波线,脉体较细,比正常脉有时细到一倍,正常脉体的宽度皆为两格。而濡脉宽度,在起波基底仅为一线,脉率无特殊情况不数,故皆用7波记录。
(四)主病:濡脉为湿伤气血之候,濡主外伤暑湿,故濡脉偏浮。内伤虚劳,亡血伤阴,阴失潜敛,虚阳上泛,而脉亦偏浮。暑湿为外邪,机体为抗御暑湿,而气血奔集于表而脉偏浮。阴血两伤,无以维阳,而有内伤外感之不同,所以溽暑季节及南方湿热地带,多见此脉。濡脉细软,为气血不足,故主诸虚,但湿邪外袭,压抑脉道,脉亦软而浮,又不可作为虚论,临床辩证,必须脉证合参。
(五)濡脉主病歌
浮主阴虚,髓竭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
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荣筋,
右关逢之,脾虚湿侵,左尺得濡,精血枯损;
右尺得濡,命火衰微。
表九濡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虚惊悸、胸满气短、盗汗、失眠
右胁胀满不适。心烦喜怒、血不荣筋。
男子伤精、女子脱血、腰腿酸痛。
咳逆憎寒、胸闷、气短、自汗。
脾胃虚弱、胃脘胀闷、消化迟钝、虚肿、身倦、食少。
下元虚冷肠虚泄泻、便溏肢冷。
10、缓脉
(一)脉象:缓脉从容和缓,不疾不徐,似慢而实际不慢,有一种雍容和缓之意,不似濡脉的指下绵软,虚脉的瞥瞥虚大,弱脉的细软无力。
(二)缓脉体状诗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飘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三)示意图解:缓脉波峰为6个,比正常少1个,有的缓脉波峰可达到7个,而脉力似较软,一般为4个单位,脉体宽度多在正常范围,故波峰基底用二格描绘,至于兼脉则根据其具体情况,而体现不同。
(四)主病:缓脉主病有三个意义,脉现缓和从容,浮沉得中,为平人之脉,若病人脉缓,为向愈之征。缓大有力多为实热。缓面细小多为虚寒。疮疡及疟疾之后,余热未清,其证多烦热口臭腹满者,多现此脉。若病后外邪肃清,而气血疲惫,亦可见到缓脉。尤其外邪侵入机体,因抗病而发冷热,脉多弦大滑数,迨驱邪外出,身无外邪之干扰,则气血由紧张而趋于缓和,为邪出正虚之象,稍事恢复即可痊愈,故缓脉为向愈之征。张石顽:缓脉“……凡病后得之,咸为相宜。其太阳病发热头痛、自汗,脉浮缓者,为风伤卫证,以其自汗体疏,脉自不能紧盛也。缓为脾家之本脉,然必和缓有神,为脾气之充。若缓甚而弱,为脾气不足。缓而滑利,则胃气冲和。”临床体验,浮缓为伤风,沉缓为寒湿,缓大为风虚。缓细为湿痹,浮缓为风中尽阳,沉缓为湿中干阴。以湿脉自缓,得风以播之,则兼浮缓,寒以束之,则兼沉缓。
(五)缓脉主病诗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六)缓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缓急而兼浮——风湿
实证(2)缓迟而兼沉——湿痹
(3)缓大而兼滑——热痰壅滞
缓脉
(1)缓数而兼涩——脾胃气虚
虚证
(2)缓促而无力——虚证
表十缓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虚怔忡,健忘胸满气短
风虚眩晕左胁胀闷不适
腰痛足痿、小便数、遗精
肺虚咳逆气短
脾虚脘满、腹胀、食少
腹冷泄泻少腹冷痛
11、洪脉
(一)、脉象:洪脉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如洪水之洪,大而且数,上涌有力。
(二)、洪脉体状诗: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凝。
(三)、图解:洪脉浮取脉力超过正常,常见之浮脉,浮取脉力一般多在5个脉波线。而洪脉多在5、6、7个脉波线,而脉形宽阔,正常脉宽度,以升波基底图为2个波线,洪脉为3个波线,表示洪脉宽度超过正常1/3以上。其脉力突出在浮取力猛,中取和沉取一般皆在5个波形,而浮取脉力较猛,有时患者,浮取可6-7波线,形成上泛有力,波涛汹涌之势,即形态较正常为宽,上泛较正常有力,至数亦较正常为快。
(四)主病:病现洪脉,多为热邪炽盛,深入阳明之候,其脉多右大于左。证状多为身发高热,汗出而不恶寒,心烦口渴,舌质红绛,而苔*燥,在热性病,洪脉多现于右关,当脉洪大,身热不退,宜重用清热解*之剂。宜白虎汤以清解气分之热*。临床凡各急性传染病,在热深陷气分时,右关脉多见洪大滑数。高热持续不退,此时应放胆重用清热解*,生石膏有时用1-2两或3-4两。务使洪脉脉力减至5个波线,形渐细,而数象渐减,身热下降为度,须使热*由气分透卫外达,防其深陷营分,缠绵不愈。总之药量大小,须视脉象变化,而斟酌增减。洪脉象征*热炽盛,机体为抗御大敌,而气血涌腾以抗御之。由其脉象洪大,知其*炽盛。若病后久虚,或虚劳失血,而现此脉,为阳盛阴竭之凶象。由于邪盛正虚,机体的阴阳不能维持平衡,而现阴阳行将离决之象。
另有洪脉浮取虽猛,而脉力仍在5个波形之间,而中取重按,则较正常脉力为弱轻漫,脉形略宽,亦形成上涌之势,但身不大热,心不烦,多为阴虚火盛,而非阳明经实热。可以脉浮取脉力未超过正常,中取重均较正常为弱以资鉴别。
(五)主病诗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
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六)洪散动数脉虚实表里辩证分析表
(1)洪散而有力——实热
(2)洪动而无力——虚热
洪脉为热邪燔灼(3)洪数而兼浮——表热
(4)洪大而兼沉——实热
(5)洪轻而虚软——热盛阴虚
表十一洪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口苦、心
热、心烦、
目眩、目
赤、口糜、
头痛
肝热、腹
胀、胁满
痛、头眩
晕、心烦、
喜怒、失眠、目赤。
淋浊、尿
急、尿频、
小便赤
涩、尿血、
腰痛、下
肢肿痛等。
肺热胸胀
痛、咳嗽、
喘逆、气短、痰多、咽痛
胃热、脘满胀疼、灼心、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嘈杂。
少腹胀满、腰酸疼、便燥、尿血、淋浊。
12、滑脉
(一)脉象: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即指下感到流利如珠。
(二)滑脉体状诗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三)示意图解:滑脉浮取有力,根据病情而略有不同,体健热盛者,脉力可在5-7个脉波线,中取重取,大致相同,指下有圆滑流利之感,热轻体弱者,一般在3-5脉线。脉的宽度一般和正常接近,或有时略宽些。
(四)主病:滑脉为气实血壅之候,为痰热上逆,或食积、呕吐、满闷。脉象滑大,滑数,为内热,上为心肺头目咽喉之热,下为小肠膀胱之热,总视滑脉表现之部位而定,如妇人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若平人脉滑而和缓,为荣卫充实,健康之象。若滑大滑数,则为热邪内犯。凡发热由外邪诱发者,其右脉多现滑数。而各种传染病,当热*在气分时,则右脉多现洪大滑数。
(五)滑脉主病持
滑紧数粗宽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
(六)滑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①滑紧而兼浮——风痰
②滑数而兼沉——食满
(1)病脉③滑宽而兼数——风火痰热、热*壅盛
④滑粗而兼实——积滞
滑脉
①滑弱而和缓——健康之象
(2)平脉
②滑轻而经断——妇女受孕之征
表十二滑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经痰火、心烦热、头眩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头痛目眩胁胀痛、心烦、喜怒、仿少、脘闷等。
腰痛小便赤涩、淋痛、小便尿频、尿急。
胸满痛、咳嗽痰多、喘逆气短。
脘满腹胀、缩仿不化、呕吐、腹痛、消化迟钝。
淋痛尿血便赤涩,下肢肿痛等。
13、弱脉
(一)脉象:弱脉极软而沉细,浮按如无,重按无力,弱脉与需相似,但濡脉细软而浮,弱脉细软而沉,弱脉偏沉,《脉经》云:“浮以候阳气之盛衰”,弱脉偏沉而细软,是阳气之虚。临床体验,凡细弱之脉,其舌质必淡,宜补气健牌,不宜养阴益精。
(二)弱脉体伏诗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
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三)示意图解:浮取偏沉,轻按波幅不明显,脉力较中取为弱,一般在1-2个脉线,脉体较细,多在一横格左右。中取脉力多在2-3个脉线,重取亦在2-3个脉线之间,总比正常脉力少1-2个脉线,是弱脉的脉力,浮取弱,而中取重取较浮取略较有力。而脉体,浮中沉无大差别。
(四)主病:弱为阳气不足,机能衰退之证,临床凡见弱脉,多现心悸气短、自汗、脾虚食少、肢冷便溏、消化迟钝、身倦神疲,腹部冷痛,大便不实,头眩耳鸣等证。凡属阳证状,皆可出现弱脉。左寸脉弱,多现心悸气短胸闷,动辄气促。右关弱则腹胀脘满,食少纳呆,消化迟钝,肢冷便溏,身倦力等。尺脉弱则腰腿酸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五)弱脉主病诗
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惊,须把神门两部推。
(六)弱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寸脉弱——心肺气虚,心悸气短,
——胸闷自汗,失眠多梦等。
弱脉气血衰弱(2)关脉弱——脾虚肝弱,脘满腹胀,
——食少纳呆,肢冷便溏等。
(3)尺脉弱——腰酸腿疼,遗精早泄,
——月事不调,失眠多梦。
表十三弱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气虚、惊悸自汗、胸满气短、头眩失眠等。
胁胀、心烦、喜怒、气郁不舒、胃满食少等。
头眩耳鸣、腰酸遗精、肾元虚、小便数。
气虚身冷胸满气短等。
脾胃虚弱、脘满腹胀、食少、纳呆、消化迟钝等。
少腹冷痛、大便溏泄、食欲不振等。
14、涩脉
(一)脉象:涩脉三五不调,如轻刀刮竹,形容脉象在指下往来不流利而蹇涩之象。临床体会涩脉是脉搏细弱而不流利,上下波动指下体会不清,有时似有似无,所以《脉经》上说“三五不调”、或谓“一止复来”。即因模糊不清,故说法有异。据临床观察,涩脉出现,多因情志不遂,血无以充,气无以畅。
(二)涩脉体状诗
细迟短涩生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三)示意图解:涩脉浮取中取皆摸不清,惟有重按始可摸索到,但仍模糊不清,须认真寻按,时而出现,脉力有时细弱约在1-2个脉线,有时脉力不减,在4-7个脉线左右,如用理气活血药后,则脉象常可出现变为弦数行急大,是气血壅闭所致,如郁闭较久,正气虚弱,再宣通气血,须佐以健脾养血之剂。惟心脏病细涩无力之脉,宜养心活血,禁用理气活血之剂。
(四)主病:涩脉多见于情志不遂,气机不畅,阴血耗伤,血无以充,气无以畅,气机滞塞,血运郁涩所致。在下则有下焦不运,在表则有筋骨疲劳,在里则有精神短少,虽同一涩脉,有外邪相袭,使气机不利而滞涩者,其脉虽涩不显,如出现时,则按之有力。有的卫气失宣,营气不荣,而成虚涩。也有胃肠燥竭津液耗伤而现涩脉者,凡此种种,均应多方考虑,全面分析。如有痛处而见涩脉,为气血郁滞,不可不知。
(五)主病歌
涩行因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六)涩脉辩证分析表
(1)涩行脉——属血少津伤或气血壅滞。
(2)涩而浮轻细——为汗多亡阳。
涩脉(3)涩而兼浮急——表虚。
(4)涩而兼沉细——里虚血少。
(5)涩而兼弦大——气滞血瘀
(6)涩而沉搏软——瘀血
表十四涩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悸气短、胸满痛、心虚怔忡。
肝虚血少、胸胁胀痛、心烦喜怒、不脘满不思食。
伤精虚疝、月事不调、少腹胀痛。
上焦冷痞、气短、臂痛、虚咳自汗。
脾弱食少、脘满腹胀、恶呕、消化迟钝。
便燥液枯、腹寒足冷。
15、实脉
(一)脉象:实脉大而长,举之有余,按之有力,浮中沉皆有力,重浊滑盛,应指幅幅,三候皆然。
(二)实脉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三)示意图解:实脉浮中沉三候脉力皆超过正常,一般多在6-7个脉线。脉体宽度也较正常为宽,每在3脉线左右。浮中沉三候表现一致。
(四)主病:实脉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由于邪气之盛,机体发动的抗病力强,故脉实大坚硬。实在表则头疼身热,实在里则胀腹满。实脉主要见于邪盛、体健、抗病力强之病例。如久泄、脱血、气虚、血伤反现实脉,是脉证不符,真气外越的险象。经云“邪气盛则实,非正气本充之谓。”
(五)实脉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盛,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六)实脉临床辩证分析
1、实粗脉主瘀血实热、积滞。
2、实急而兼滑——外邪化热。
实脉3、实硬而兼沉——阳明燥结。
4、实动而兼浮——风热在经。
5、实滑而兼弦——诸经痛滞。
表十五实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口舌生疮,咽痛、心烦热、舌红心悸、气壅头眩痛、舌强
胁胀痛、脘满腹胀,厌食心烦、喜怒头眩痛
便秘腹胀痛、下肢肿痛、尿赤涩、淋痛
气短胸满、咽喉干痛、咳逆喘促、有痰
脘腹胀痛、食少灼心、舌红苔*腻
少腹胀痛、小便短赤、经闭带多、大便不畅或干燥
16、虚脉
(一)脉象:虚大而软、按之不足,凡脉重按无力为虚。寻按脉浮中沉力量的对比,如重按之力弱于浮取或中取即谓之无力。
(二)虚脉体状诗: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三)示意图解:虚脉宽度和正常相同,而脉力浮取略弱,一般在4-5个脉波线的各脉力数字,中按脉力弱于浮取,重按更弱,一般多在2-3个脉线,差距愈大,则阴虚愈甚。如浮取为5个脉线,中取4个,重取为3个则阴虚较以,若浮取4个脉线,中取2,重取1则阴虚为重。本图浮取脉力3个脉线,中取重取皆为1个脉线,表明阴虚为重。
(四)主病:虚脉为正气之虚,临床常见的虚脉,有阴虚阳虚两种,诊脉时须审清,阴虚之脉,虚大中空重按无力,阳虚之脉,细弱无力,多表现为浮取无力,脉象偏沉;阴虚无力皆为沉取无力,脉象偏浮。《脉经》云:“浮以候阳,沉以候阴”。治疗时根据阴阳之偏胜,制订益阴补阳的法则,决不可反其道而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这是辩证治疗的关键,应格外注意。
辩证的方法,浮而无力为气虚,沉而无力为血虚,数而无力为阴虚(数而无力,临床称为虚数脉),迟而无力为阳虚,同时阳虚之脉,舌质多淡,便溏肢冷;阴虚之脉,舌质偏红,同时伴有阴虚之证,而阳虚的亦具有阳虚之证,二者综合辩证,方能得其真象。
通过临床的体验,凡气血虚弱的,其脉必虚,如虚而浮细,每为卫气之虚,必有恶风自汗心悸气短等证,虚而细数,为肾阴不足,必有心烦失眠,腰酸痛等证。
(五)主病诗:
脉虚小涩弱细身热为伤暑,
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虚脉辩证分析表
(1)虚弱而兼浮——表虚自汗
(2)虚小而兼沉——里虚多泄
虚细小微涩轻漫脉(3)虚细而兼迟——多为虚寒
(4)虚涩而兼数——阴虚劳热
(5)虚微而兼大——阴虚不敛
多见于气血虚弱(6)虚迟而兼细——气弱血虚
(7)虚轻而兼涩——心血之虚
(8)虚漫而兼小——脾阳不振
表十六虚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悸气短、惊悸头眩、耳鸣胸闷、心烦热、舌尖红
血虚不荣、胁胀痛不适、心烦喜怒、食欲不振、头眩耳鸣等证。
腰腿酸痛、下肢痿痹不仁、遗精早泄、月来不调等。
自汗咳喘、气短不足以息、虚咳、面色苍白等征。
脾虚食少、脘满腹胀、消化迟钝、浮肿便溏、气短等。
食少便溏、小便清长、小腹胀痛、遗精、月事不调等。
17、小脉
(一)脉象:小脉举之不足,重按乃得,即浮取摸不清楚,须重按至骨肉之下,筋骨之上方能得之。按正常无病之人,也可出现小脉。镇静小潜的人,脉多现小。肥胖都脉亦多小,所谓小脉必须重取,浮取摸不到,中取略见,重取最显。若浮取摸到,即不能谓之小脉,正常人冬季多见小脉。
(二)脉象体状
脾阳不振
小行筋骨,如小米粒大,如小针刺形;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三)示意图解:小脉浮摸不到,中取模糊不清,只有小取方能形状米粒针尖然。如浮取摸到,即不能称之为小脉。至于脉力、脉体、应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
(四)主病:小脉属阴脉,多见于下利,浮肿,糜烂性宫颈炎,神经衰弱,浅表性胃黏膜溃疡,胆囊炎,呕吐及情绪郁结,肝胃气滞、气滞血郁等症。故沉脉其病在里、在下、属实、属火、属气、属久病。然须察言观色其有力无力以辩虚实轻重,若脉现小微、小细、小虚、小迟、小软、小涩、小弱或小状,为阴盛阳微,宜用回阳生脉之法或生脉引、益气聪明汤、补髓丹、白头翁汤、生脉散。若脉现小数、小滑、小实、小硬、小尖,舌质红、苔*腻或*燥少津,为实热,宜用清热解*汤、育阳退热法。故小脉的诊法,为辩证的关键。用以察寒热、辩虚实。诊脉时应时刻注意脉象脉波线的大小力量的对比;以观察疾病的演变。每见表邪初感风寒外束,经络壅滞,脉象不浮小,而反现小紧,而其证状,必有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身疼痛之表证,故应舍脉而从症。
(五)小脉主病
小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气短,胸痛引胁,
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
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
阴下湿痒,淋浊痢泄,形有肌瘤;月经少,
白带多,痰湿多,呕吐水多,胰腺癌,乳腺癌,
子宫癌,肝癌,肺癌,直肠息肉,结肠炎,
胆囊息肉,胆结石,肾功能弱,前列腺炎
(六)小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小滑——痰食
实证
小而有力小实——内有积滞增生
为里实实热——小数
实寒——小紧——阴寒冷痛囊肿肌瘤
小脉实痰——小弦——痰饮壅闭不通
小而无力湿寒——小缓——内郁寒湿腰腿痛
为里虚气虚——小微——阳微气虚滑精月经不调
虚滞——小涩——血虚气滞气滞血瘀
表十七小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部寒痰、气滞血瘀、冠心病、心肌梗、中风、气壅、胸满痛、心悸气短、头眩、觉眠不实。
肝郁肋满痛、脘满胃十二指肠球部,脂肪肝,血糖高,脑缺氧,溃疡腹胀、食少、心烦、喜怒无常
肾寒腰痛、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小便频浊、前列腺炎,尿*症,尿少,腹胀胀满、寒湿不化。
肺寒停饮、痰浊痹阻,关脉紧数,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气疾痹阻,胸满痛咳喘气短、肺寒喘,伤痹喘,不足以息。
胃中积滞、水饮不化、胃溃疡、水不运动、、脘满腹胀、食不消化、嗳酸胃痛
腰痹疝痛、疝气、风湿、类风湿、风寒湿腰痛、少腹胀满、闭经症、窿痹症等。
(七)小脉分类辩脉纲领表
小脉主里属腑属阴(1)小而着骨——伏脉邪深小兼三脉
(2)小而底硬——牢脉寒淫
重手寻按始了于心(3)小而细数——弱脉虚寻须守规箴
18、灌脉
阴多阳少
(一)脉象:灌脉脉象有两种说法:一为数中一止,一为脉搏灌急。
(二)灌脉体状
灌脉数而时三止,此为阳气旺,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有生退无生。
(三)示意图解:灌脉多在数急中出现,图中描绘3-6个脉波线,表示较正常为数,内有2-5个不全的波峰,表示间歇。其脉力、脉体与正常有异,有时根据不同病情而有不同的表现。
(四)主病:灌脉多为热盛阳亢,灼烁脏腑为壅,机体为抗御热邪,致血行急灌,或因热*壅盛,扰及血行气行,而现不整之脉。亦有痰滞血郁气郁而现脉者。另有热*陷入营分形成癌变,血郁发斑过敏腐烂、血热沸腾、脉象数急不整而现灌脉。热邪犯肺,咳喘痰涌寒喘,或肝气上逆膈气,狂妄肿痛三腺炎甲状腺肿瘤痛诸实热证,皆能出现灌脉。痰饮、气血留滞亦有现灌脉者。总以灌为阳盛,里不受邪,邪正相搏,而现灌脉。
(五)灌脉主病诗
灌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疽痈。
(六)灌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灌而洪实——热盛气盛
灌脉2、灌而滑数——肺热痰涌、气喘肺寒,肺痈肺癌。
3、灌而沉涩——血气郁滞,胸闷,胸膜积水,胸膜炎。
4、灌而小损——虚脱亡精,休克气绝
表十八灌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热壅迫,肺不张,肺心病,胸膜积水,胸膜炎
胁胀气滞血瘀,病块,各种血液病症
肾热头眩,淋浊尿*症,前列腺炎,肾萎缩,尿食淋、便血
风痰咳嗽,寒喘,支气管炎,哮喘,肺痈,咳喘痰壅
脘胀痛,胃寒痛,胃十二直肠球部溃疡,胃膈气,胆囊炎,恶心呕吐
相火恣盛,盗汗阴虚,体虚无力,精子成活率低,卵子成活率低。
19、散脉
(一)脉象:散脉浮大粗急实而散,举之散漫,按之全无,形如羹上肥,即浮取散漫无纪,中取重取皆无,这就是说浮取散漫节律不齐,而中取重取,则脉象渺然无踪。
(二)散脉体状诗: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仔细医。
(三)示意图解:散脉浮取力很弱,多在3-7个脉波线或更少,而脉搏节律不整,时有间歇,中取重取脉搏渺无踪迹,仅浮取,脉浮泛无力,而脉律不齐,形如汤中上浮之油,泛泛于表面之上,而中按重取,则指下感空空无物。
(四)主病:散脉多见于心肾阴虚,不能维阳,形成阴阳离决之候,为一种病势危笃不易治疗之险证,在心脏病垂危时往往见之。
(五)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月行腑肿,散居两尺*应断。
20、漫脉
(一)脉象:漫脉是脉来急慢,大小不规律,而有不定时的间歇。
(二)漫脉体状诗
漫脉急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
浮漫为气滞沉积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三)示意图解:漫脉在急脉的搏动中,不定时的停止。其脉力有时较正常为强,常在4-8个脉线,有时忽强忽弱忽漫,而脉体宽窄无异常。
节律不齐
(四)主病:漫脉为痰急为气阻滞,气郁血凝,酿成积聚,阻碍气面之畅通血液之循行,痰浊梗阻,致气血循行、营养输布、津液交流受到障碍,而经络的传导、津血的运行、滞塞不通而现漫脉。
(五)漫脉主病诗
漫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外病为阳内为阴。
表十九漫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满痛气滞血瘀、心悸气短心肾阳虚、自汗心肌缺血,身倦无力等。
气郁不舒、脘满胀,胁痛胆结石、食少恶呕膈气腻等胰头癌,胰腺癌、胆囊炎结石。
少腹胀满月经不调,阑尾炎,结肠炎,盲肠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糜烂、食少便溏、胃腻不降,寒,风湿,类风湿下肢拘挛,伪证等。
胸满气短、气虚血虚,小脑神经微循环供血不足,气滞,胸满心悸、咳喘气短、肺痈、肺寒肺热、肺囊肿、肺癌、有痰舌淡等。
脘满腹胀、阴阳不平衡,阳气不升阴气不降,肠囊肿,腹膜癌症、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溃疡,胆囊炎,食少纳呆泛酸、嗳腐有时胃痛。
女子月事不调、气滞血郁,卵巢囊肿,宫寒,肾寒,直肠息肉,痔疮,行经后期、经行腹痛少腹胀痛等。
21、革脉
(一)脉象:革脉之形状,内在虚而外绷急。凡脉浮取坚硬搏指,重按豁然而空的即谓革脉。
(二)革脉体状诗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
按之中空,浑如鼓革。
(三)示意图解:革脉浮取脉力超过下正常,多在5-6个脉线,而坚硬搏指,无缓和柔软之象。中取重按脉力细弱,每在1-2脉线,是阴气大伤,无以维阳,形成孤阳外越,即将离决之象。
(四)主病:革脉出现,在男子为失精亡血,妇人为半产漏下。按革脉自古即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谓病见革脉,为危证死证;一谓革脉为阴气虚竭。这两种说法,从表面年,似有矛盾,其实是革脉在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如革脉浮取虽坚硬搏指,而定息寻按,尚较和缓为阴气骤伤,无以维阳,致孤阳外越坚硬搏指,毫无壅容和缓之意,久按较缓是一时性的孤阳外越,如及时以育阴扶正,养阴以维阳,尚能挽救。总之革脉的出现,不外两种:一为外邪袭表,病势较重,机体为捍卫外邪,竭尽全力,促进气血趋表以抗病,故脉现坚硬绷急;如正气充盛,其脉应重按有力,今脉浮绷急而按空虚,是邪盛正虚之象,故为危候。
(五)主病歌
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
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迂之,疝瘕为崇,
右关迂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
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妇女得之,半产漏下。
表二十革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闷气短、心悸、胸中有压缩感,心绞痛、心烦等。
右胁胀痛、心烦喜怒、脘满不思食等。
腰酸痛、遗精早泄、失眠、尿频、记忆力不集中、健忘等。
咳喘胸闷、气短不足以息、喘促、痰涌等。
腹胀脘满、食少、消化迟钝胃疼等。
腹胀神疲,女人崩漏半产腰酸痛等。
22、尖脉
阴阳两部
(一)脉象:指下浮大细尖有力为尖,凡脉浮取有力尖硬,而中取重按皆有力为尖。
(二)尖脉体细尖诗
尖形细长浮大数硬如钢针,边实须知内已实;
火犯阳经血上溢阻滞,热侵阴络下注郁阻囊肿疽癌变瘤。
(三)示意图解:尖脉浮取脉力不正常,一般为1-4个脉波线,中取脉力则显著硬,临床常见者多在1-4个脉波线。重按较好每在2-3个脉线,以中取脉力最强,为与虚脉不同之点,虚脉浮取有力,而中按重按皆无力,尖脉浮取有力,中取重按虽皆硬力,而中按有力更为突出。
(四)尖脉多为失血聚血亡阴,阴气损伤,阳气浮散之象,如因突然失血过多淤血过多,为阴气损伤,阳气偏胜,阴虚则无以维阳,致阳现浮散之象。凡失血过多,聚血过重,及产后和遗传性多见此脉,后天少见此脉。如小量出血或慢性出血聚块,癌变,囊肿,临床一时见不到尖脉,若时间较长,虽小量出血亦往往呈现尖脉。宜养阴止血,消肿,清热解*,补血法治之。尖脉除失血伤阴外,在热性病,灼津铄液,热邪不解,临床亦可见到尖滑脉。
(五)尖脉主病
寸关迟三部哪一部见尖脉都为瘤癌臃肿之脉,促脉见尖脉积血癌变在于胸膜和肺,关脉逢尖数细滑为肠胃肿癌直肠癌幽门癌;尺部见之多常风下血各种痔疮,赤淋红痢漏崩性病中。
(六)尖脉辩证分析表
1、尖脉见浮数细滑:多为热邪伤及阳络而现内外疼出血。
2、尖长而兼沉涩:多为热邪犯及阴络而现内出血未破。
3、尖而寸盛:多为肺结核和肺癌为右寸,吐衄上焦的出血。
4、尖脉而尺盛:常见漏崩尿血,前列腺炎,便血等证。
5、尖而上泛有力:多属热邪内犯。
6、尖而虚数:阴血两虚。
表二十一尖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血妄行
为吐衄,心悸缺血,脑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疫病。
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肝癌,肝囊肿,胆结石,乙肝甲肝。
小便下血、痔瘘出血、女子崩漏。淋病,糖尿病,尿结石,性病。
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吐痰,肺痈,肺囊肿,肺结核,肺癌。
肠痛下血、及呕血不食,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道癌,幽门溃疡,胰腺癌,胰岛+。
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结肠炎,便秘,直肠细漏,坐骨神经,椎管狭窄,子宫肌瘤,囊肿。
23、牢脉
(一)脉象:牢脉在沉分,重在弦实有力,而浮取中取,则渺不可得,生取时弦长实大力,和革脉正成反比。革脉浮坚实,而中下空虚,牢脉重按坚实,而浮取中取空虚。
(二)牢脉体状诗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牢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详看。
(三)示意图解:牢脉浮取不可得,中取沉而无力,一般多在两个脉线,重取则脉力较猛,多在4-7个脉线,而脉体宽度重取亦在正常以上。
(四)主病:牢脉主病邪牢固,虚证少见牢脉,凡风痉拘急,坚积内伏,寒疝症瘕等病,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痞块,是实在血分,瘕聚开形痞结,是在气分。如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证,是阴气暴亡,无以维阳,孤阳外越,阴阳离决,属危重证候。
(五)牢脉主病诗
牢主坚积病在内,左寸之牢伏梁病,
右寸之牢主息贲,左关见牢肝郁成。
(六)牢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牢而兼数——热邪阻滞
牢脉(2)牢而兼迟——痼冷寒积
(3)牢而兼实——症积郁结
(4)牢而兼虚——险证,是阴阳离决真脏脉现
24、传脉
三阴为里三阳为表
(一)脉象:
传脉往来流利有力,如珠走盘穿过,
即指下感到流利如箭珠。
(二)传脉体状
传脉如箭如珠替替然然不断,
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濡弱涩为同类,
数脉惟看至各脉间。
(三)示意图解:传脉浮取有力快,根据病情而略有不同,体健热盛者,脉力可在5-7、8个脉波线,中取重取,大致相同,指下有像箭一样流利穿透之感,热轻体弱者,一般在1-5脉线。脉的宽度一般和正常接近,或有时略宽些。
(四)主病:传脉为气实血壅之候,为痰热上逆,或食积、呕吐、满闷。脉象传滑,传数,传细,传弱,传涩为内热,上为心头目咽喉之热,下为小肠膀胱之热,总视传脉表现之部位而定,如妇人脉传数滑涩弱而经断者为有孕。若平人脉传滑而和缓,为荣卫充实,健康之象。若传滑大滑数滑细,则为热邪内犯。凡发热由外邪诱发者,其右脉多现传涩弱。而各种传染病,当热*在气分时,则右脉多现传洪大滑数。
(五)传脉主病
传脉为阳元气衰阴气旺,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传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
(六)传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传紧而兼浮——风痰
传脉而兼沉——食满
(1)病脉传脉而兼数——风火痰热热*壅盛
传脉而涩——腰疼尿频尿急
传脉而弱——淋痛尿血
传脉传而兼实——积滞
传而和缓——健康之象
(2)平脉
传而经断——妇女受孕之征
表二十二传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经痰火、心烦热、头眩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心肌缺血、压差小低压高、全身无力
头痛目眩胁胀痛、心烦、喜怒、仿少、脘闷等。肝胃气质,乙肝甲肝,*疸,肝腹水,肝硬化
腰痛小便赤涩、淋痛、小便尿频、尿急。前列腺炎、尿点滴、肾输尿结石
胸满痛、咳嗽痰多、喘逆气短。胸膜炎,胸膜积水、肺不张、支气管哮喘、肺痈、肺癌、吐血
脘满腹胀、缩仿不化、呕吐、腹痛、消化迟钝。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膜溃疡、胃嗝气、胰腺炎、尿+胃癌、胰头癌
淋痛尿血便赤涩,下肢肿痛等。结肠炎,直肠息肉、痔疮、阑尾炎、盲肠炎、妇科、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炎。
25、动脉
(一)脉象:动脉如豆厥厥动摇,脉数硬而滑,盛大有力,时而摇摇,有震荡之意。
(二)动脉体状诗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
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三)示意图解:动脉偏沉,浮取不显。中取或重取则脉体和脉力均接近正常脉,惟用力寻按,时觉触指流利有震荡之意,然为时短暂,一荡即过,故波峰上端,绘以如豆震荡之意,此脉临床不多见,但不可不知。
(五)动脉主病诗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六)动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精神突受惊恐——有时可现动脉。
(2)暴发性疼痛——气郁血滞时可见。
(3)动而弦大宽——多为惊恐
(4)动而郁涩结——每因郁结。
表二十三动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惊悸怵惕不安
惊悸挛急
惊恐拘挛亡血失精
自汗气促
胃痛吐逆
相火炽盛、亡精失血。
26、勃脉
六脉属阴属阳
(一)脉象:
勃脉如气势汹涌,来盛去胀,脉如膨胀气之膨,大而且数壮,上涌有实力。
(二)勃脉体状诗:
脉来勃盛去还胀,满指滔滔应春夏,
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气盛莫狐凝。
(三)、图解:勃脉浮气取脉力超过正常,常见之浮实气盛,勃取脉力一般多在5-8个脉波线。而勃脉多在6-8个脉波线,而脉形宽阔厚,正常脉宽度,以升波基底图为2-6个波线,勃脉为3-6个波线,表示勃脉宽度超过正常1/3以上。其脉力突出在浮实取力猛,中取和沉取一般皆在5-8个波形,而浮实取脉力较猛,有时患者,浮实取可6-8波线,形成上泛有力,气聚汹涌之势,即形态较正常为宽,上泛较正常有力,至数亦较正常为快实。
(四)主病:病现勃脉,多为热邪气邪寒邪炽盛,深入阴为内阳为辅之候,其脉多右大左大。证状多为身发高热,汗出而恶寒,气血虚,心烦口渴,舌质红绛,而苔*红暗燥,在热性病,勃脉多现于关脉,当脉洪大,身热不退,宜重用清热解*破气之剂。宜白虎汤以清解气分之热*。临床凡各急性传染病,关节病,心肾脾胃胰胆,在热深陷气分实时,右关脉多见勃大滑数沉细。高热持续不退,此时应放胆重用清热解*,活血化瘀,破血利气,生石膏有时用1-2两或3-4两。务使勃脉脉力减至3-5个波线,形渐细,而数象渐减,身热下降为度,须使热*由气分透卫外达,防其深陷营分,缠绵不愈。总之药量大小,须视脉象变化,而斟酌增减。勃脉象征*热炽盛,机体为抗御大敌,而气血涌腾以抗御之。由其脉象勃大,知其*炽盛。若病后久虚,或虚劳失血,而现此脉,为阳盛阴竭之凶象。由于邪盛正虚,机体的阴阳不能维持平衡,而现阴阳行将离决之象。
另有勃脉数取虽猛,而脉力仍在5-8个脉线之间,而中取重按,则较正常脉力为弱,脉形略细尖,亦形成上涌之势,但身不大热,心不烦,多为阴虚火盛,而非阳明经实热。可以脉浮取脉力未超过正常,中取重均较正常为实以资鉴别。
(五)勃脉主病诗
脉勃阳盛血应虚实,相火炎炎热病居;
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勃心火上焦炎肝炎上亢,肺脉勃时金不堪;
肝火脾胃虚弱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六)勃脉虚实表里辩证分析表
(1)勃而有力——实热*
(2)勃而无力——虚热*
勃脉为热邪燔灼(3)勃而兼浮——表热*
(4)勃而兼沉——实热*
(5)勃而虚大——热盛阴虚,火旺
表二十四勃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口苦、心热、心烦、目眩、目赤、口糜、头痛,口腔溃疡,牙龈溃疡,扁桃体炎,甲状腺肿瘤,甲亢,
肝热、腹胀、肝胃气滞胁满痛、头眩晕、心烦、血压高,血脂高,喜怒、失眠、抑郁,目赤。
肾有淋症,白带热带湿带,热淋,血淋,尿痛淋浊、尿急、尿频、小便赤涩、尿血、腰痛、下肢肿痛等。
肺寒,肺热,肺痰,肝胃气滞胸胀痛、咳嗽、喘逆、气短、痰多、咽痛,心火,胆火,胃火
胃热、脘满胀疼、胆结石痛,胆管痛,膈气,胆囊炎,慢性浅表性胃粘膜溃疡,胃炎,灼心、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嘈杂。
少腹胀满、腰酸疼、便燥、尿血、结肠炎,月经不调,月经少,尿*症,尿血,白淋,血淋,淋浊。
27、数脉
(一)脉象:数脉,脉来数急,一息五至以上至六一七至,数脉是脉搏的节律快,每分钟90-次左右,统称为数脉。
(二)数脉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三)示意图解:图中每一脉搏波峰代表脉搏7-8个脉波,代表脉搏为90至以上,脉力脉形,根据病情不同而有不同,如阴虚证脉多虚数,阴虚气弱脉多细数行滑;实热壅滞脉多滑数、弦数、动脉、革脉、紧脉。
(三)数脉分类辩脉纲领:
数脉主热(1)数急而流利,滑数脉痰涌(主食主痰)
腑病亦同
五至以上(2)数散而牵转,紧急脉寒攻(主寒主痛)
七八病凶
数见四脉(3)数粗而时止,促宽脉热烘(主热邪内陷)
休得朦胧
(4)数滑见于关,动脉崩中(主失血痛惊)
(五)主病:数脉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阳盛:属热属火,凡热性病,脉数心烦,是病势进展之象,多现身热脉数,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细数为阴虚,滑数多为*火,数而滑实,为热*痰火,数而洪大,常见于疮疡肿痛。
(2)阴虚:脉经云:“暴数多外邪,久数必虚损。”数大而虚,为精血耗竭之脉。一些慢性及虚弱病,由于病久奶伤,每形成阴虚阳亢,多现细数之脉,或虚数脉。凡细数脉,不仅阴虚无以维阳,同时阳气亦弱。如肝肾阴虚,脉多现虚数。
(六)数脉主病诗
数急脉为阳热可知,中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热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七)数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数革而有力——实热
(2)数紧而沉实——里热
实热(3)数急而滑实——痰火
(4)数动而洪大——疮疡
热证(1)数而无力小
虚热(2)数而细软漫
数脉(3)数而细涩轻
(1)数大无力——按之豁然为虚阳外越。
寒证
(2)数小无力——按之中空为虚寒。
表二十五数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证
上热头痛咽痛喉肿口舌生疮
肝热目赤烦满胁痛
腹胀尿赤
淋痛便燥
咳嗽呈现血喘逆肺脓疡等
胃热呈现酸灼心呕恶腹痛不思食
便血淋浊遗精腰痛
28、积脉
阴治阳浮积阴聚阳
(一)脉象:积脉脉体圆较短,溢出三指之外沉迟,上下余处。
(二)积脉体状
过于本位脉名积,迟则非然但满沉浊;
沉脉与积争较近,良工尺度自能量。
(三)示意图解:
积脉脉搏形体较正常为圆硬,正常人脉搏的积度寸脉起于阿是穴,往下止于三焦穴。积脉形体向前超过阿是穴,往后达到三里穴。本图是正常脉的积度,作为正常脉积度的标准,图中脉搏的形体均较以上诸图为积,称之为积脉。
(三)主病:
积为热盛气流之脉,须视其兼脉和症状以辨诈,脉积无兼脉和症状,为胃气充盈之象。如虚证、寒证、热证、气症、血症见积脉,则为向病之征。《内经》以“积则气治,为胃家之平脉,胃为水谷之海,其经多气多血,故显有余之象;然必积而和硬迟何方为无病之脉,若积而浮盛,为经邪方盛之兆。亦有病邪向愈而脉积何者。”
(四)积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1)积而兼浮——邪盛于外。
1、病脉(2)积而兼实短——热邪壅滞。
(3)积而洪大硬——阳明热深。
积脉
(1)积而柔软——健康之象。
(2)积而尖——病危之证
2平脉(3)积而缓和——向愈之征。
(4)积而硬——不利之证
(5)积而细——癌变之证
表二十六积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火燔灼、心烦热、心悸气短、舌疮、咽干痛、心烦意乱、精神抑郁症。
肝阳上亢、血压高、酗酒、中风、头眩心烦、感冒、头疼、脂肪肝、三高、喜怒胁胀痛、脘满食少。
少腹胀满作痛、便秘尿赤淋痛、尿*症、性病、月经不调、宫颈糜烂、阴道瘙痒等。
感冒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吐*黑白痰、胸部发紧,甲亢,扁桃体炎、美尼尔综合症,咽喉干痛。
胃脘胀满,消化不良、灼心、恶心厌食、胃溃疡、石矶、水积、鬲气、饮食不下、幽门癌、食道癌。
相火上炎,头眩心烦、少腹胀痛、便燥尿赤、尿点滴、尿不尽、尿*、咽喉炎、肾发育萎缩。
29、结脉
(一)脉象:
结脉是脉来缓慢,大小不规律,
而有不定时的间歇。
(二)结脉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
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三)示意图解:结脉在缓脉的搏动中,不定时的停止。其脉力有时较正常为强,常在5-6个脉组合,有时忽强忽弱,而脉体宽窄无异常。
(四)主病:结脉为痰气阻滞,气郁血凝,酿成积聚,阻碍气面之畅通血液之循行,痰浊梗阻,致气血循行、营养输布、津液交流受到障碍,而经络的传导、津血的运行、滞塞不通而现结脉。
(五)结脉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
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表二十七结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满痛、心悸气短、自汗身倦等。
气郁不舒、脘满胁痛、食少恶呕等。
少腹胀满、食少便溏、下肢拘挛等。
胸满气短、胸满心悸、咳喘气短、有痰舌淡等。
脘满腹胀、食少纳呆泛酸、嗳腐有时胃痛。
女子月事不调、或行经后期、经行腹痛少腹胀痛等。
30、硬脉
太阴
(一)脉象:硬脉圆大而长,举之有余,按之有力硬,所有脉波线皆有力硬,重浊滑盛,应指幅幅硬块,三候皆然。
(二)硬脉体状
浮沉皆得硬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硬;
热蕴三焦成壮火血聚,通肠发汗活血化瘀利气至安康。
(三)示意图解:硬脉所有脉线三候脉力硬皆超过正常,一般多在5-8个脉波线。脉体宽度也较正常为宽厚,每在3-6个脉波线左右,脉线三候表现一致。
(四)主病:硬脉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块、大聚,由于邪气之盛,机体发动的抗病力强,故脉硬大坚硬成块。硬在表则头疼身热,硬在里则腹满不化。硬脉主要见于邪盛、体健、抗病力强之病例。如久泄、脱血、气虚、血伤反现硬脉,是脉症不符,真气外越的险象。“邪气盛则硬,非正气本充之谓。”
(五)硬脉主病
硬脉为阳火郁盛血郁盛,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六)硬脉临床辩证分析
1、硬脉主瘀血硬实热、积滞凝固。
2、硬而兼滑——外邪化热。
硬脉3、硬而兼沉——阳明燥结。
4、硬而兼浮——风热在经。
5、硬而兼弦——诸经痛滞。
表二十八硬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口舌生疮,胆结石,心肌炎,胃糜烂,甲亢,三腺炎,美尼尔综合症,中风,咽痛、心烦热、舌红心悸、气壅头眩痛、舌强
胁胀痛、脘满腹胀,厌食心烦、喜怒头眩痛,腹中血块凝。
便秘腹胀痛、结肠炎,心肾阳虚,下肢肿痛、尿赤涩、淋痛,前列腺炎,尿结石。
气短胸满、心肺病,咽喉炎,咽喉肿,咽喉干痛、咳逆喘促、肺喘,肺寒热吐痰,痰饮不下。
脘腹胀痛、食饮不化,胃溃疡,浅表性胃黏膜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食少灼心、舌红苔*腻、胆火旺
少腹胀痛、小便短赤、经闭带多、大便不畅或干燥、症瘕、经闭带多、结肠炎,心脾火旺盛,干燥。
31、代脉
(一)脉象:也是一种间歇脉,其停止有一定规律,与结促两脉的区别,虽同有间歇,而代脉是止有定数,即三至一停,始终三至一停,如五至一停,始终五至一停。而促脉是数中一止,结脉是迟中一止,但至数多少不一。《内经》指出代脉是脏气衰微,或脾气脱绝的征象。
(二)代脉脉象体状诗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三)示意图解:代脉脉力与脉体与正常脉同,图中后少一波峰以示规律,即脉搏二至有一停止,其脉力与脉体,有时根据病情不同,而略有不同。
(四)主病:代脉多见于各种心脏病。当心脏功能衰弱或调济失常时,往往出现代脉。若疼痛,跌打重伤,可见代脉。老年人,及久病患者,出现代脉多因心气衰竭不能维持自身阴阳之平衡,常属危证。
(五)代脉主病诗
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
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表二十九代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满气短、心悸、左胸有压缩感。
胸满胁痞闷心烦气郁不舒脘闷不思食。
腰酸痛少腹胀痛失眠便秘结。
胸痹结气短不足以息胸疼心悸自汗。
胃脘痞痛、饥不思食腹胀。
少腹胀总投资疝痛,大便秘结二便不畅。
32、何脉
(一)脉象:何大而稳平、按之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凡脉重按有力而稳,不慌不快为何脉。寻按脉线力量的对比,如重按之力稳于浮取或中取即谓之稳何有规则。
阴盛阳虚
(二)何脉体状:
举之稳和按之疏松,脉状顺直不屈不折,不高不低,不断不折;莫把满实规则为一例,实来浮大有力似慈木直。
(三)示意图解:何脉宽度和正常相同,而脉力浮取重取平何缓,一般在3-6个脉波线的脉力,中按脉力稳和于浮重取,轻重取正常平稳,一般多在2-3个脉波线,则阴阳正常欲甚。如浮取为4-6个脉波线,中取3-4个,重取为1-3个则阴盛阳虚,若浮沉取4个脉线中取2,重取1-2则阴虚阳盛,气血平稳不足。本图浮沉取脉力2-3个脉线,中取重取皆为1-3个脉线,表明阴盛阳虚。
(四)主病:何脉为正气之实不虚,临床常见的何脉,有健康脉象,有阴虚阳虚两种脉平衡,诊脉时须审清,阴虚阳虚或不虚不淤之脉,阴虚何中不空重按平稳盗汗,阳虚之脉,何细弱无力为阳虚自汗,多表现为何浮取无力为阳虚,脉象偏沉;阴虚无力皆为沉取无力,脉象偏浮。“浮以候阳,沉以候阴”治疗时根据阴阳之偏胜偏虚偏淤,制订益阴补阳活血化瘀解*的法则,决不可反其道而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这是辩证治疗的关键,应格外注意。
辩证的方法,何而无力为气虚何而有力为气实,何而无力为血虚何而有力为血淤聚,何数而无力为阴虚(临床称为何数脉),迟而无力为阳虚,同时阳虚之脉,舌质多淡,便溏肢冷;阴虚之脉,舌质偏红,同时伴有阴虚之证,而何脉具有阳虚之证,阳虚阴虚淤*淤血聚三者综合辩证,方能得其真象。
通过临床的体验,凡气血虚弱的气血淤聚,其脉必何虚,何而虚浮,每为卫气之虚实,必有心悸气短等证,何而细数,为肾阴不足,必有心烦失眠,腰酸痛,风湿痛,关节变形,类风湿等证。
(五)主病诗:
何脉身热为平稳寒暑正常,自汗怔忡惊悸正常;
发热阴虚盗汗早治,营养益气莫蹉跎。
何脉血欲荣心,关脉中焦正常,
骨蒸痿痹伤精血不正常,正常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何脉辩证分析表
(1)何而兼浮——表虚阳自汗
(2)何而兼沉——里阴虚多泄
何脉(3)何而兼迟——多为内外虚寒
(4)何而兼数——阴虚盗汗劳热
多见于气血平稳(5)何而兼大——阴虚盗汗不敛
(6)何而兼细——阴虚气弱血虚
(7)何而兼涩——心血之足,血压偏低
(8)何而兼小——脾阳不振,四肢浮肿
表三十何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悸气短、惊悸头眩、耳鸣肝阳上亢,肝火下降,血压正常,胸闷、心烦热、舌尖红,心脾肝胃火正常为何脉
血虚不荣、胁胀痛不适、心烦喜怒、食欲不振、头眩耳鸣等证,气血何合阴阳相平,饮食正常,觉眠正常
腰腿酸痛、下肢痿痹不仁、阳痿、遗精早泄、月来不调,何为正常。
自汗咳喘、气短不足以息、虚咳、面色苍白、气血两补,阴阳正常为何。
脾虚食少、脘满腹胀、消化迟钝、浮肿便溏、气短等,饮食三餐,精神舒畅,浮肿退消,气血正常为何脉。
食少便溏、小便清长、小腹胀痛,月经正常,性生活正常,大便正常为何脉。
33、细脉
(一)脉象:细脉较正常为细,脉形体细而明显易见,浮中沉皆可见到,但以沉候为多,细脉宽度较微脉稍大。微脉不但细,脉力亦微,所以指下隐晦难见。
(二)细脉体状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三)示意图解:细脉较正常脉为细,脉体宽度有的较正常细一倍或更多。一般正常人的脉体宽度假设为2脉力,细脉则仅一脉力。其脉力较正常稍软,一般每在3-4脉波线。其它应根据病情而表现不同。
(四)主病:细脉为血少气衰,多见于吐血、衄血、呕吐、腹泻。久病体虚,脉多细弱,如气虚、脾肾阳虚,每见弦细、沉细、细弱、微细等脉。而肝气郁滞,每见弦细有力,气郁血虚,脉多细涩。《诊宗三昧》云:“《内经》细脉诸条:如细则少气,脉来细而附骨者积也。尺寒脉细,谓之后泄,头痛脉细而缓为中湿。种种皆为阴邪之验证。”但以兼浮兼沉,在尺在寸,结合具体脉证,作为确诊的依据,如平人脉来细弱,皆忧思过度,内戕真元,若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及病热脉细,神昏不能自持,皆脉不应病之候,不可以寻常虚细而论。
(五)细脉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需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说明。
(六)细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伤寒——邪入少阴
(1)细弱而兼微杂病——气虚血亏
细脉伤寒——病入太阴
(2)细小而兼沉杂病——内脏虚寒
主久病血虚(3)细软而兼弦——血虚气滞
(4)细虚而兼数——阴亏虚热
表三十一细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怔忡
失眠
肝阳
虚损
泄利
遗精
咳逆
气短
胸满
脾虚
胀闷
下元
冷惫
34、软脉
(一)脉象:软脉脉行筋下,极重指按之,著肉乃得、戴同母说:“软脉轻取不同见,中按亦不见,以重手极按,又模糊不显,直至用轻力左右寻按,其脉乃见。”与细虚微脉的区别,沉脉浮取中取见,轻重按则脉象显然模糊,软脉浮取中取模糊,重按模糊较清,须经轻力左右寻按,方能得其脉象。
(二)
阴为五脏阳为六腑
软脉体状
软脉推筋着肉寻,指间裁动隐然深,
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痛证属阴。
(三)示意图解:软脉浮取中取可见,沉取不用力寻按见,而波线亦隐微不显,脉力脉体,与常脉无异。
(四)主病:凡邪软幽深,则脉常隐状不出,如湿邪阻隔、火闭、寒闭、气闭、疼痛郁结之症,溃疡胸膜炎囊肿,及吐泻太过之际,多见软脉。严重吐泻时可见臃肿过敏可见软细脉,为休克的先兆。“久软致脱”,即说软脉可以是虚脱之前的表现。在类中风突然发生时可见软脉。其它如惊骇及暴怒肝火上升时,亦可常见到软脉。凡气郁血结久痛及疝瘕瘤癌留饮,水气宿食,霍乱吐利等证,脉多沉软,皆经脉阻滞,营卫不通之故。
(五)软脉搏主病
软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
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软,欲吐不吐常兀兀;
当关腹痛困沉沉,尺后肌瘤囊肿显,
过敏风疹软脉行。
(六)软脉辩证分析表
①火闭——热邪阻滞、各种过敏、扁桃体炎,
囊肿肌瘤、经络郁涩不通。
(1)实证②寒闭——寒气壅滞、通风类风湿、风
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阳气闭塞。
软脉为闭塞③气闭——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冠心病,中风,脑溢血,心肌梗,脉管炎,血管瘤、血行郁闭。
阻隔之症
①吐泻后,津伤气郁闭阻
(2)虚证②血虚不运,麻木不仁,耳鸣,耳聋。
表三十二软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头眩痛、脑栓塞,中风,膈气,肝胃气滞,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胸堵闷心昏气短、有时隐痛,肺痈、肠痈,肝癌。
头眩痛、神经衰弱,心悸,膈气,肝胃气滞,肝气上冲、胁胀痛、心烦喜怒烦躁、脘满不思食、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
肾虚、阴阳两虚腰痛、少腹胀月经不调,阑尾炎,直肠炎,结肠炎。胀满疝瘕附睾炎,气滞血瘀,病块,宫寒寒痛。
胸满气短、气滞血瘀,咳嗽气促肺寒喘,肺痨喘,痰痹硬,结节病,脉管炎,静脉曲张,血管瘤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胃脘胀满不思食、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胃食积虫积,中脘积聚病块,疼痛不下臃肿。
脐下冷痛肠痈、大便不通,小便不尽,气滞不下,阳气不通,塞气挛急痉挛胃痛,痉挛肠痛。
35、促脉
(一)脉象:促脉脉象有两种说法:一为数中一止,一为脉搏急促。
(二)促脉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三)示意图解:促脉多在数中出现,图中描绘10个波峰,表示较正常为数,内有两个不全的波峰,表示间歇。其脉力、脉体与正常无异有时根据不同病情而有不同的表现。
(四)主病:促脉多为热盛阳亢,灼烁脏腑,机体为抗御热邪,致血行急促,或因热*壅盛,扰及血行,而现不整之脉。亦有痰滞血郁而现促脉者。另有热*陷入营分,血郁发斑、血热沸腾、脉象数急不整而现促脉。热邪犯肺,咳喘痰涌,或肝气上逆,狂妄肿痛诸实热证,皆能出现促脉。痰饮、气血留滞亦有现促脉者。总以促为阳盛,里不受邪,邪正相搏,而现促脉。
(五)促脉主病诗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
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疽。
(六)促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促急而洪实——热盛
促脉2、促行而滑数——肺热痰涌
3、促实而沉涩——血气郁滞
4、促数而小损——虚脱
表三十三促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热
壅迫
胁胀
血滞
肾热、头眩,淋浊、便血
咳喘
痰壅
脘胀痛,呕恶食品
相火
恣盛
36、府脉
属阳
(一)脉象:府脉从容和府,不疾不徐是合,似慢而实际不慢,有一种雍容和府之意,不似濡脉的指下绵软,虚脉的瞥瞥虚大何府,弱脉的细软有力。
(二)府脉体状
府脉四至通平稳,柳梢袅袅飘轻风稳重;
欲从脉里求神气足也,只在从容和府中。
(三)示意图解:
府脉波峰为4-6个,比正常少2-3个,有的府脉波峰可达到7-8个,而脉力似较软和,一般为4个单位,脉体宽度多在正常范围,故波峰基底用2-6个脉线描绘,至于兼脉则根据其具体情况,而体现多种不同。
(四)主病:
府脉主病有七个意义,脉现府和从容,硬小尖软得中,为平人之脉,若病人脉府,为向愈之征。府大有力多为实热寒邪。府面细小多为虚寒假弱。疮疡及疟疾之后,余热未清,其证多烦热口臭腹满者,多现此脉。若病后外邪肃清,而气血疲惫,亦可见到府脉。尤其外邪侵入机体,因抗病而发冷热,脉多弦大滑数硬软漫泄,迨驱邪外出,身无外邪之干扰,则气血由紧张而趋于府和,为邪出正虚之象,稍事恢复即可痊愈,故府脉为向愈之征。汪双祥说府脉“凡病后得之,咸为相宜。其太阳病发热头痛、自汗,脉浮府者,为风伤卫证,以其自汗体疏,脉自不能紧盛也。府为脾胃胰腺家之本脉,然必和府有神,为脾胃气之充。若府甚而弱,为脾胃气不足。府而滑利,则胃气冲和。”临床体验,府小硬急为伤风,沉涩府为寒湿,府大为风虚。府细为湿痹,浮府为风中尽阳,沉细府为湿中干阴。以湿脉自府,得风以播之,则兼浮细府,寒以束之,则兼沉府。
(五)府脉主病诗
府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胃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涩细大小区。
(六)府脉临床辩证分析表
(1)府而兼细硬滑——风湿
实证(2)府而兼沉软漫——湿痹
(3)府而兼滑传积——热痰壅滞
缓脉
(1)府而兼涩勃闻灌——脾胃气虚胆虚
虚证
(2)府而有力——虚实证
表三十四府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虚怔忡,健忘胸满气短,心肌缺血,小脑供血不足,心悸,血压偏低,气滞。
风虚眩晕,中风症,左胁胀闷不适,肝胃气滞,形成结石。
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形成伪痹症,前列腺炎,小便数、遗精早泄
肺虚胀,低烧,咳逆吐痰,胸闷气短
脾虚胃脘满、腹胀、胃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球部溃疡,幽门溃疡,食少
腹寒冷痛,肠炎泄泻,少腹,月经不调,妇科,卵巢囊肿,冷痛
37、大脉
(一)脉象:大脉体状庞大,大于常脉一倍,应指满溢,而力不大。
(二)示意图解:大脉主要为脉的形体宽大而脉力不猛,一般脉力在4-5个脉力,脉体宽度在脉搏升波基底为3个脉线,较正常宽1/3以上。
(三)主病:大脉多为病邪进展的征象,经云:“大则病进”是指实大而言,仲景以大则为虚者,乃盛大少力之谓。然又有下利脉大者为未止,是又以积滞未尽而言。也有六脉俱大,为阴虚不敛,虚阳偏盛。偏大于左者,为热盛于营;右脉偏大多为热盛于气分。诸脉皆小,仅一部独大,诸脉皆大仅一脉独小者,应以其部断其病之虚实。如证见喘鸣息肩为热邪暴逆,脉益实大而缓,方为脉证相符,若实大急强,为邪胜正衰、病属危重。伤寒热病、谵语烦渴,脉来实大、虽剧可治;若汗后热不退,脉反实大燥急者危。
(三)大脉临床辩主分析
①大而浮紧——邪盛于外
②大而洪数——邪壅于内
1、大而有力不实③大而坚实——积滞壅塞
大脉④大而缓和——风湿为多
2、大而无力为虚:大而无力——阴气虚竭
38、覆脉
阴阳各安
(一)脉象:覆脉粗大平厚,与硬相类,但硬及沉分,而覆脉多现于沉硬浮。浮而尖大是覆脉。
(二)覆脉体状诗
覆脉尖大而平,见于平分;按之乃见,按之即实。
(三)示意图解:覆脉粗大平厚浮泛于皮肤之上,脉力较强,一般多在3-7个脉波线,脉体较粗,比正常脉有时粗平大到一倍,正常脉体的宽度皆为2个。而覆脉长宽度,在起波基底仅为1-3个线,脉率无特殊情况不数整齐。
(四)主病:覆脉为湿伤气血凝聚之候,覆主外伤暑湿寒湿风湿,故覆脉偏硬。内伤虚劳,亡血伤阴伤阳,阴失潜敛,虚阳上泛,而脉亦偏沉硬平。暑湿为外邪肿,暑风为痛风,机体为抗御暑风寒湿,麻木变形,而气血奔集于表而脉偏沉硬大粗。阴血两伤,无以维阳维阴,而有内伤外感之不同,所以春秋季节及北方湿寒地带,多见此脉。覆脉沉硬,为气血不足,气血凝聚,故主诸虚,但湿邪寒邪风邪外袭,压抑脉道,脉亦硬而沉,又不可作为实沉硬论,临床辩证,必须脉证合参。
(五)覆脉主病歌
覆主阴阳实,髓竭精伤血伤。左寸见覆,健忘惊悸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右寸见覆,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荣筋,右关逢之,脾虚风湿麻木疼痛变形侵,左尺得覆,精血枯损,气血不足,瘦弱;右尺得覆,命火衰微,阳痿早泄,性功能减退,卵子成活率低。
表三十五覆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虚惊悸、小脑萎缩,心肌缺血,胸满气短,胸膜炎,胸膜积水、阴虚盗汗、阳虚自汗,失眠心悸
右胁胀满气血不通,烦躁易怒,精神失常,不适。心烦喜怒、血不荣筋,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男子无精、精少,女子绝经、腰腿酸痛四肢无力。
咳逆胃溃疡,支气管炎,中寒大,气血两虚,,憎寒、胸闷、气短、阴阳两虚自汗。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球部溃疡,幽门溃疡,贲门溃疡、胃脘胀闷、消化迟钝、虚肿、身倦、便秘,痔疮,心肾阳虚,四肢浮肿,身倦,饮食少。
下元虚冷肠虚泄泻、心肾两虚,四肢发冷,虚寒,腹泻,洪泄,泄痢,便溏四肢冷。
39、闻脉
(一)脉象:闻脉之形状,内在实虚而外有力,连绵不绝象米粒。凡脉浮取细粒不断,搏指不清,重按豁然而细小连连不断的即谓闻脉。(二)闻脉体状
闻小虚细,象蚕丝似不断,浮取重取都即得;
象苍蝇一样按之中有浮有轻,绵绵不断,浑如溪水,细小如丝。
(三)示意图解:闻脉浮取脉力象水冲流沙一样超过正常,多在5-8个脉波线,而坚硬散漫搏指,无缓和柔硬之象。中取重按脉力细尖如石砾,每在3-4脉波线,是阴气大伤,无以维阳,形成孤阳外越,即将离决之象。
(四)主病:闻脉出现,在男子为失精亡血滑经早泄,妇人为半产漏下,小产,宫外孕。按闻脉自古即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谓病见闻脉,为危症死症;一谓闻脉为阴气虚竭,阳气不足。这两种说法,从表面年,似有矛盾,其实是闻脉在轻重程度上的不同,不轻不重就能感到。如闻脉浮取虽坚硬小搏指散碎,而定息寻按,尚较和缓为阴气骤伤,无以维阳,致孤阳外越坚硬搏乱指,毫无壅容和缓之意,久按较缓是一时性的孤阳外越,如及时以育阴扶正,养阴以维阳,尚能挽救。总之闻脉的出现,不外两种:一为外邪袭表,病势较重,机体为捍卫外邪,竭尽全力,促进气血趋表以抗病,故脉现坚硬;如正气充盛,其脉应重按有力,今脉浮无力散乱象力一样而按实硬分散,是邪盛正实之象,故为危候。
(五)主病歌
闻主表寒淤留,亦属中实。左寸之闻,心血实厥痛;
右寸之闻,金衰气壅。左关迂之,疝瘕为崇,
右关迂之,土实聚为疼,血聚为痛。左尺诊闻,
精实可必,右尺诊闻,殒命为忧。妇女得之,半产漏下。
表三十六闻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胸闷气短、心悸、胸中有压缩感为心肌梗,心绞痛、心烦为贲门炎,幽门炎,十二指肠溃疡等。
右胁胀痛、肝闷气滞,肝郁气滞,抑郁症、心烦喜怒、脘满、食积水积,不思食等。
腰酸痛、遗精早泄、风寒性肾虚,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失眠、尿频、记忆力不集中、心悸、健忘、失眠等。
咳喘胸闷、肺痈、肺寒喘、气短不足以息、喘促、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癌,肺不张痰涌等。
腹胀脘满、气滞血郁,水积,食积,食少、消化迟钝胃疼、慢性结肠炎,等。
腹胀神疲,浅表性胃黏膜溃疡,四肢无力,女人崩漏半产、小产、滑胎、大出血、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中风、腰酸痛等。
40、泄脉
属阴
(一)脉象:泄脉较正常为泄,脉形体泄而明显易见,浮中沉皆可见到,但以沉候为多,泄脉宽度较微脉稍大。泄脉不但粗,脉力亦微重,所以指下易见。
(二)泄脉体状诗
泄来累累不断细如长流水,应指沉沉无绝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不和。
(三)示意图解:泄脉较正常脉为泄,脉体宽度有的较正常泄一倍或更多。一般正常人的脉体宽度假设为1-3个脉力,泄脉则仅1-2脉力。其脉力较正常稍软,一般每在3-4脉波线。其它应根据病情而表现多种不同。
(四)主病:泄脉为血多气衰,多见于吐血、衄血、呕吐、腹泻。久病体虚,脉多泄弱,如气虚、脾肾阳虚,每见泄弦细、沉细、细弱、微细软小等脉。而肝气郁滞,每见泄弦细有力,气郁血虚,脉多泄细涩。《诊宗三昧》云:“《内经》泄脉诸条:如泄则少气少血,脉来泄而附骨者积也。尺寒脉泄,谓之后泄,头痛脉细而泄为中湿。种种皆为阴邪之验证。”但以兼浮兼沉,在尺在寸,结合具体脉证,作为确诊的依据,如平人脉来泄细弱涩尖,皆忧思过度,内戕真元,若形盛脉细涩,少气不足以息,及病热脉细弱涩,神昏不能自持,皆脉不应病之候,不可以寻常虚细涩弱而论。
(五)泄脉主病诗
泄脉萦萦血气衰,诸需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泄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说明。
(六)泄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伤寒——邪入少阴
(1)泄而兼微杂病——气虚血亏
伤寒——病入太阴
泄脉(2)泄而兼沉细涩杂病——内脏虚寒
主久病血虚
(3)泄而兼弦细尖——血虚气滞
(4)泄而兼数滑硬灌漫——阴亏虚热肌瘤
表三十七泄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怔忡
失眠神经衰弱,小脑萎缩,四肢无力,头痛
肝阳,虚损,盗汗,自汗,四肢无力
泄利,肠炎,腹泻,阳痿,滑精,尿*症,尿结石,前列腺炎,遗精
咳逆,呕吐,膈气,胸闷,气短,胸满,乳腺增生,颈椎增生
脾虚,胀闷,食不化,水不清,阴阳失调
下元亏虚,冷惫,四肢凉,心肾阳虚。
41、长脉
(一)脉象:长脉脉体较长,溢出三指之外,上溢鱼际,下达尺泽。
(二)长脉体状诗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三)示意图解:长脉脉搏形体较正常为长,正常人脉搏的长度寸脉起于鱼际穴,往下止于尺泽穴。长脉形体向前超过鱼际穴,往后达到尺泽。本图是正常脉的长度,作为正常脉长度的标准,图中脉搏的形体均较以上诸图为长,称之为长脉。
(四)主病:长为热盛气充之脉,须视其兼脉和症状以辨诈,脉长无兼脉和症状,为胃气充盈之象。如虚证、寒证见长脉,则为向愈之征。《内经》以“长则气治,为胃家之平脉,胃为水谷之海,其经多气多血,故显有余之象;然必长而和缓方为无病之脉,若长而浮盛,为经邪方盛之兆。亦有病邪向愈而脉长者。”
(一)长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1)长宽而兼浮——邪盛于外。
1、病脉(2)长尖而兼实——热邪壅滞。
长脉(3)长大而洪大——阳明热深。
(1)长代而柔软——健康之象。
2、平脉
(2)长漫而缓和——向愈之征。
表三十八长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火燔灼、心烦热、心悸气短、舌疮、咽干痛。
肝阳上亢、头眩心烦、喜怒胁胀痛、脘满食少。
少腹胀满作痛、便秘尿赤淋痛等。
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喉干痛。
胃脘胀满,消化不良、灼心、恶心厌食。
相火上炎,头眩心烦、少腹胀痛、便燥尿赤。
42、冲脉
属阳阴多阳少
(一)脉象:冲脉脉体较粗长,溢出三指之外,上溢鱼际,下达尺泽。
(二)冲脉体状诗
过于本位脉名冲,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冲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三)示意图解:冲脉脉搏形体较正常为冲,正常人脉搏的长度寸脉起于鱼际穴,往下止于尺泽穴。冲脉形体向前超过鱼际穴,往后达到尺泽。本图是冲脉的脉波线,以正常脉长度为标准,图中脉搏的形体均较以上诸图为粗冲,称之为冲脉。
(四)主病:冲为热盛气充之脉,须视其兼脉和症状以辨症,脉冲无兼脉和症状,为胃气充盈之象。如虚证、寒证见冲脉,则为向愈之征。“冲则气治,为胃家之平脉,胃为水谷之海,其经多气多血,故显有余之象;然必冲而和缓方为无病之脉,若冲而浮盛,为经邪方盛之兆。亦有病邪向愈而脉冲者。”
(二)冲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1)冲而兼浮——邪盛于外。
1、病脉(2)冲而兼实——热邪壅滞。
冲脉(3)冲而洪大——阳明热深。
(1)冲而柔软——健康之象。
2、平脉
(2)冲漫而缓和——向愈之征。
表三十九冲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火燔灼、肝阳上亢,烦躁,心烦热、心悸气短、舌疮、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甲状腺肿瘤,咽干痛。
肝阳上亢、肝火上升,头眩心烦、喜怒胁胀痛、肝胃气滞,脘满食少,十二直肠胃溃疡。
少腹胀满作痛、月经不调,闭经,有病块,疝气,结肠炎,便秘尿赤淋症等。
咳嗽痰多,感冒风寒热,气血两虚,胸满气短、咽喉干痛。
胃脘胀满,胆囊炎,胆结石,消化不良食积水积虫积、浅表性胃黏膜溃疡,胆囊炎、灼心、恶心厌食。
相火上炎,头眩心烦心肌缺血、前列腺炎、性病,少腹胀痛月经不调、膀胱炎,便燥尿赤淋症。
43、短脉
(一)脉象:短脉指下寻之不足本位,形不如正常之长,而成短不足之象。
(二)短脉体状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三)示意图解:短脉向前达不到鱼际穴,往后不及尺泽,较正常标准为短,故称为短脉。
(四)主病:短为气病,若胃气阻塞,中气不能畅达,或痰食阻滞,气机郁涩,多现短脉。《内经》谓:“短则气病,良由胃气厄塞,不能条畅百脉;或因痰气食积,阻碍气道,所以脉见短涩促结之状;亦有阳气不充而脉短者。”故短脉皆由痰食郁结,气机不畅,或阳气不充,谓气郁塞所致。
(五)短脉主病脉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痛尺腹痛。
(六)短脉临床辨证分析表
1、寸脉短涩——气虚头痛眩晕
2、尺脉短迟——主阳虚腹痛
短脉3、短小而兼迟——为寒积
4、短漫而淤涩——为血少
5、短硬而沉实——为痞积
表四十短脉分部主病表
部位
左寸
左关
左尺
右寸
右关
右尺
主病
心悸气短、胸闷失眠、多梦、头眩晕等。
肝气不舒、胁胀满不适、心烦、喜怒脘满食少。
少腹胀痛,便秘,尿赤涩、月事不调、遗精、腰酸痛。
面色苍白,身倦神疲,气短头眩。
胃满腹胀、食少纳呆,泛酸嗳腐、消化迟钝。
少腹冷痛,腰痛遗精,盗汗、月事不调。
本文来自:汪双祥
版权声明: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往期回顾:
中医治得了中国人的癌症,却治不了中国人的愚昧!关庆维把中药讲透了。我听过最好的讲解关庆维不被理解的中医药1.病人篇关庆维
中医药遭到降维打击
为何“中风”越来越多?都栽在这"3个字"上,不看后悔!
为何“尿*症”越来越多?医生坦言:不是烟酒,多数是3件事害的...
打脸中医黑!美国人排队买中药,中医悄悄拯救全世界
欧洲煮大锅中药,意大利放爆竹除疫…中医海外受宠
早起,就是救命!长期坚持早起的人,竟发生这7种惊人变化!每天放屁数十次,27岁姑娘确诊肠癌晚期!有一种屁,你千万别忽视脊椎快速定位法,收藏好文!颈椎病的危害及六步颈椎操倪海厦论癌症:从头到尾我不注重肿瘤在哪里“手机脖”已成全球性疾病!你可能每天都在“谋杀”颈椎…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训练的区分伤寒论的:辨病、辨证、辨治!(必须掌握的3大部分)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春季养肝,防患于未然!从药房“偷学”来的中风偏瘫方春捂4处,一年病痛全无!捂哪里?捂多久?怎么捂?快来了解一下!男婴被℃洗澡水烫伤!妈妈不顾全家反对做了一件事,医生也点赞!岁老中医的养身箴言,有病无病都看看,很有用运用张锡纯清肾汤加味治疗男科疾病验案4则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毁膝、毁腰、毁全身的错误姿势治疗失眠的十大中医验方小儿脾胃病,有这些常用中成药*芪那么受欢迎,到底有哪些妙用?颈椎病,正在拖垮年轻人“万能”基础方,十个女人九个要为什么中国人最容易“脾虚”?原来有这3大根源!七十六种中药外敷肚脐偏方,非常实用!*芪十配,治疗疑难病证有殊功长翘二郎腿带来的慢性损伤,该如何康复?国医大师谈:如何调和气血?3月湿气开始大涨,不除后患无穷!学会这招,一分钟去除湿邪!肝一旦堵住,最易得癌症,只需10秒,就能疏通!头颈夹肌和“颈后大包”(富贵包)不得不说的故事!胸椎有病,五脏六腑都将有问题针刀治疗偏头痛——效果你意想不到的好关于PNF拉伸,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补气养血“三仙汤”,效果杠杠的!百病从肝治:肝脏保健方法汇总(收藏)斜角肌在颈椎病中的重要性傅青主治痰全法读《医学衷中参西录》,谈升陷汤运用的四个境界怎样用好“升陷汤”?那得从张锡纯的“大气学说”说起民间中医癌症治疗的用药心得抗癌第一汤!每周喝2次,不给癌症留机会!赶快学好!性格与疾病的关系!这份病因对照表,你千万别错过~腰椎间盘突出的根,不在于骨头,而在于筋学会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中医脉诊入门知识,带你透彻学习频湖脉学!(推荐收藏)邓铁涛:玉屏风散剂量的秘密中医为开裆裤正名!老祖宗的育儿智慧,藏在开裆裤里27岁小伙找人按摩后身亡!医生呼吁:这个部位不能随便按八段锦的真正功效!(真人动态图解)痛风一个小方子,好喝又有效,再也不“痛”了!今冬流感的中医治疗方案都在这里了!(附效方)蒲辅周食疗防病治病经验大全(涉及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畜禽肉蛋、鱼虾贝类、山珍海味、调料饮品等)人体神奇的自愈力,读一遍受益终生!颈肩问题,久治不断根,是这里“寒气”没有化解重磅!“暴力伤医黑名单”真来了!中央28部门联合惩戒筋膜的秘密:手法,针灸,癌症和未来(下集)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几分钟的“推墙操”和“滚背操”,生发阳气、锻炼全身初学中医:最易理解的六腑详解(附:初学脉诊之真诠)祛湿名方|四神汤,把湿气彻底去净!郑魁山针灸30例独家经验方年,增强体质第一张处方,老少皆宜中医忌口大盘点,你知道多少?肿瘤院士一语道破真相:癌症是“省”出来的膝关节有疼痛,臀部也得检查!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针刀治疗思路浅谈华佗夹脊穴在针刀临床中的应用骨科体格检查全面讲解,值得收藏!不是所有的腰痛、屁股痛都是梨状肌综合征!还有可能是……疼痛必备:脊柱每一节段的定位方法,你掌握了没有呢?最全面详细的脊柱腰段解剖图,值得收藏!年五运六气及养生详解每天“金鸡独立”1分钟!很快发生可喜的变化今日小寒丨怎样养生没事蹲一蹲,竟然能治病!中医教你养生五蹲,效果惊人寿命短的人,吃饭的时候都会有3个坏习惯,希望你一个也不占你以为的好习惯,其实是老年痴呆元凶!(含最全防治手册)脸上长斑,体内必有瘀!按这4个穴位,气色好得不得了!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李可老中医说,经方是破解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附李可研究经方的思路)诊断用方的另一捷径——《伤寒论》腹诊大全(收藏)中医亡将亡于中药,中药造假,已经疯狂——作为医者,看着都生气!体检查出“乳腺增生”?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詹文格:谁来拯救中医?!91岁老中医公开57个家传药方中医名家论葛根芩连汤高树中:治疗痛经取十七椎或神阙邓铁涛: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若干年后,如想找纯中医看病,也许要到海外”这个清朝的名方,是被验证了年的感冒药!钱学森:中医是最高层级的生命科学,指引着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前000+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