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窦晓光教授从指南立新看慢乙肝患者一线治疗
TUhjnbcbe - 2020/12/4 13:03:00

编者按: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丙酚替诺福韦(TAF)等抗病*强效、耐药率低、安全性好的新型抗病*药物投入临床治疗,解决了慢乙肝治疗中的许多问题和困难;TAF等新型抗病*药物也已成为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慢乙肝治疗一线用药,并成为部分特殊人群的优选药物。

在近期举办的第二届G峰会暨吉列德多地互联肝病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病*性肝炎的诊疗,共同讨论了乙肝指南更新、丙肝临床治疗等热点和前沿话题。中国医院窦晓光教授以“从指南立新看慢乙肝患者一线核苷(酸)类似物优化选择”为题作报告,解读了慢乙肝一线治疗选择,《国际肝病》编辑部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整理,以供学习。

慢乙肝抗病*药物的发展历程

核苷(酸)类似物药物用于慢乙肝治疗,始于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拉米夫定(LAM),但早期药物使用存在多种问题,如LAM治疗5年内的耐药率高达70%,阿德福韦酯(ADV)的病*抑制效果较LAM差,且长期用药有骨肾安全性风险[1]。恩替卡韦(ETV)初治可使多数慢乙肝患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且耐药率低,但对LAM/ADV耐药患者疗效不佳。

与LAM/ADV/TDF等药物相比,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不仅取得抗病*疗效的进步,且临床III期研究随访10年均未出现耐药[2],但仍存在骨肾安全性隐患,在慢乙肝患者老龄化趋势明显,合并慢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状况下,TDF安全性问题需临床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窦晓光教授从指南立新看慢乙肝患者一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