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给忙碌者的就医指南》,我是许才燕。上一讲,我们聪明地回答了医生的灵*三问,积极配合医生做了检查,接下来医生就该根据体检报告给出诊断结果了。那么,医生的诊断结果里究竟蕴涵了哪些关键信息呢?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如何听懂医生的诊断结果?通常,医生会有三种治疗建议:第一,观察;第二,随诊复查;第三,医院治疗。这实际上也对应了医生的三种常见说法:没事、随诊复查、住院或手术治疗。别看这简简单单几个字,里面可蕴含着大量的信息。我们一个个来看。(一)没事先说第一种:没事。如果医生说没事,你也不能掉以轻心。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医生所说的没事和我们平时说的没事是两码事,通常有好几种可能。有可能是真没事;有可能是没大事;有可能是这种疾病比较特殊,不需要医学干预,病自己就会痊愈;也有可能是虽然有症状,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标准,没必要吃药或者做手术。你比如说,同样是身体里长出的东西,比如结节、增生等,如果以疾病为标准,没有达到手术标准,通常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以健康为标准,别人不长你长,一定有问题,要自己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医生每天都要为无数的患者做出诊断治疗,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的疑难杂症。大多数临床疾病,对医生来说都是简单的,甚至不是事。所以医生所说的没事,更多的是说明病情还轻、问题不大,但并不能说这个人就是健康的。就拿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说,以60分为标准,60分以下是不及格,也就是疾病;60分以上是及格,也就是正常。可是,你能说考了60多分的人学习好吗?当然不行。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向医生询问,他所说的没事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不需要药物治疗,那我们就需要借助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等方面的辅助,慢慢远离疾病方向。假如你以为真的没事,继续糟蹋身体,体检指标很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到达疾病的标准。听懂了医生的话,轻的时候自己预防,大病也可能变成小病;听不懂医生的话,严重了再干预,小病也会拖成大病。(二)随诊复查说完了第一种治疗建议“没事”,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治疗建议“复查”。如果医生看完体检报告后告诉你,过段时间再复查,这个时候你就要特别注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很可能意味着,你身体目前的症状、检验结果,存在疾病的风险。这里面通常包含着两层含义,我们必须读懂。第一层意思,如果医生不给你开药,只告诉你过一段时间复查。这通常意味着,指标的异常情况还没有达到药物或者手术的标准,像轻度的尿酸高、血脂高以及长出来的结节、囊肿、息肉等这类疾病,复查是为了观察疾病的发展情况。不过在等待复查期间,你一定不能放任不管,坐等疾病发展,把小病拖成大病,而应该找到病因,主动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干预一段时间,再次复查时,结果就有可能远离了大病风险。我分享一个案例。有一个病人,来找我咨询的时候拿着几张体检报告,上面显示,第一年肺部结节0.8cm,按医生的经验,这时候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所以医生告诉他没事,只需要戒烟戒酒,注意饮食,过段时间再来复查。第二年的检查结果,结节已从0.8cm长到了1.9cm,虽然增大了一倍,但医生一看是良性的,没有达到做手术的标准,还是让他定期复查。可到第三年的时候,检查显示已发展成了肺部肿瘤。他一直在问我,医生说没事啊,我也定期复查了,怎么还会变成肿瘤呢?原来他听医生说没事,就以为真的没事,回家后抽烟、喝酒、熬夜等习惯照旧,虽然按照医生说的定期复查,但病情还是会不断加重。这第二层意思,如果医生给你开药,告诉你复查,这很可能就意味着,指标的异常情况已经达到疾病的标准了,但是因为病情较轻,或者是慢性病,只需要服用药物,院外治疗。这种情况,除了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还需要通过复诊来观察病情变化,或者观察用药是否准确,药物有没有副作用。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医院时,为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基本上每台手术都不错过,经常在手术室过夜,吃饭也不规律。不到一年时间,我开始消化不良、记忆力减退,肝脏指标也出现了异常。当时我的心立刻悬了起来!就找内科主任开了点护肝片,输了几天水,复查一看,想不到各种指标更高了!我想可能是药物副作用的原因,就停止了用药,让肝休息休息,还改变了生活习惯,做了些全面调养。过了20多天,再去体检,一切指标竟然恢复到了正常。我知道药物有副作用,但如果不复查,我不会想到它对脏器的影响这么快、这么大。你看,当医生告诉你需要随诊复查,那就一定要按照医生说的去做。这样,才能及时观测到指标是否有变化,了解药物疗效好不好,有没有副作用。(三)住院或者手术说完了第二种治疗建议“随诊复查”,我们再来看看第三种治疗建议“住院或者手术”,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很可能意味着,病情可能在急剧发展,需要临床干预或者直接手术治疗。如果仅仅住院治疗,你也不要太过担心,现在的医学很发达,临床治疗手段也很多,大多数疾病住几天院就可以了。这里我们重点说说手术。手术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择期手术,这种情况不那么急迫,早几天做晚几天做,对整个病程也不会影响很大。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每种疾病都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过程,有的疾病发展比较平缓,对身体的损伤也是缓慢的,比如子宫肌瘤引起的慢性贫血、息肉、囊肿、椎间盘突出,都是这类疾病。还有一种手术是急诊手术。这种情况就比较急迫了,不能拖拉,要尽快做,因为这类疾病发作非常迅速,严重的还会影响生命,像宫外孕、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所以在做手术之前,你需要向医生咨询清楚,究竟是择期手术还是急诊手术。如果是择期手术,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身体状态进行调整;如果是急诊手术,那你就需要尽量听取医生的意见,尽快进行手术。在这里,关于手术我想重点聊一下,手术后病人就完全根治了吗?很多时候也未必,而是要在手术后找出真正的病因,再进行干预,才可能减少复发或不复发。几年前,我遇到一个病例,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也是我见过的最小的胆囊结石病人。当时,我既震惊、又不解,怎么这么小就得胆结石了呢?最后这次手术很成功,可谁想到,半年时间,她的胆囊结石又复发了,来做第二次手术,怎么短短半年就复发了?经了解才知道,原来是他爷爷每天给她吃三个蛋*,连着吃了三年,是长期高胆固醇饮食的原因。在第一次手术后,这个习惯一直没改,导致了疾病在短时间内复发。专科医生在给她的爷爷做了相应的指导后,孩子的胆囊结石再也没有复发过。当然,疾病的种类非常多,光疾病名称就有数千种。所以“没事”“随诊复查”“住院或手术治疗”,这三种情况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诊断结果。(四)如何正确地向医生提问如果对医生的诊断结果不清晰、没有听懂,或者想了解更多自己的情况,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办法,我们可以向医生提问。当然,向医生提问也是有技巧的,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那就是自我诊断。自我诊断型患者喜欢在网上搜一些相关病例,自己对号入座,这样很容易造成自我误诊,或者自己吓自己,还有可能因此延误病情。比如,很多人见到医生喜欢说:“我觉得我好像得了胆囊炎”“百度说我这个应该是胃溃疡”。其实,这些对于医生来说都是无效信息,只会耽误治疗时间。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最后的诊断权交给医生,向他坦诚表达你的信任。大多数临床医生都经过了至少五年以上的专业学习和大量的实践经验,再加上精密仪器的检查,所以请你对医生保持足够的信心,对自己进行良好的健康管理。总之,健康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向医生提问呢?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向医生询问时,尽量不要用封闭的问题,而要使用开放性问题。比如,你可以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病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会有哪些影响呢?我适合哪一种治疗方案呢?但尽量少用“是不是”“要不要”“能不能”。我特别为你准备了一个问题清单,放在文稿里,你可以对照参考。
(问题清单)
本讲小结好,说到这里,“如何听懂医生的诊断结果”这一讲就讲的差不多了。我们来简单的总结一下。首先,医生所说的没事,和我们平时说的没事是两码事。医生说没事时,通常说明问题不大,或者没有达到疾病的标准,没必要吃药或者做手术,但要自我管理。其次,医生告诉你需要随诊复查,意思是你身体目前有症状,或者是血液指标和影像学的结果存在疾病的风险。然后,手术分为两种,择期手术不那么急迫,早几天做、晚几天做都可以;急诊手术比较急迫,不能拖拉,要尽快做。最后,向医生询问时,尽量不要用封闭性的问题,而要使用开放性的问题。
推荐文章阅读??:
销售容易犯的八大禁忌
水管堵住水压增高,血管堵住血压增高
如何调理脂肪肝
好的讲师不是复制别人,而是会讲自己的故事
11条鱼的故事
垃圾的故事
真正的落地
如何闭环
顾客的八大抗拒
排*反应、调理反应
想学习更多破冰、一对一、社群内容,请添加大春之道助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