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举办的“科学监测与随访,为防治慢性乙肝护航”媒体专访会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庄辉院士、重庆医院院长任红教授、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围绕《慢性乙型肝炎(CHB)防治指南(年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对临床检测与治疗监测在CHB诊断、抗病*治疗监测、随访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版《指南》强化检测与监测的重要价值
新版《指南》首次提出“临床治愈”的概念,明确将CHB患者获得停药后的持久应答作为治疗目标,帮助临床医生在乙肝诊断和抗病*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最终实现临床治愈。
所谓临床治愈,就是乙型肝炎病*(HBV)DNA检测不到、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或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HBsAg血清学转换)、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肝组织学基本正常或有轻微病变。
庄辉院士强调,实现临床治愈的关键是科学的检测与监测。在治疗前,患者通过基线检测确定治疗方案;治疗期间还要通过检测评估治疗效果,根据效果来指导治疗,并根据应答情况调整治疗,使更多患者达到临床治愈;达到新版《指南》推荐的巩固治疗时间并实现治疗终点后,也要通过检测来判定是否达到停药标准,停药后仍需要进行长期监测。
CHB抗病*治疗管理应坚持监测与随访
据任红教授介绍,目前,CHB抗病*治疗方案包括口服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两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治疗前、中及结束后长期进行监测和随访。
HBVDNA检测是指导核苷类似物治疗临床决策的重要指标。治疗过程中的检测频率建议3~6个月一次,稳定后可6个月一次。任红教授指出:“在考虑停药前,需用高敏感的检测方法进行复核。国产试剂最低检测下限是IU/ml,而高灵敏试剂最低检测下限可以达到20IU/ml,将会影响临床医生对于复发风险的预测。”病情稳定后,建议患者进行终身监测。
干扰素治疗患者更多地追求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甚至临床治愈。因此,HBsAg定量检测对于选择干扰素治疗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预后、更换治疗方案、停药长期监测随访等的价值非常大。任红教授指出:“新版《指南》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对干扰素治疗强调了停药的原则: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达到停药的标准,就不应继续进行治疗。若患者没有发生HBsAg下降,HBVDNA基线下降也不明显,就应改用核苷类似物治疗。
创新型检测对CHB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王贵强教授指出,临床上乙肝检测主要包括生化指标检测和病*学检测。后者包括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和HBVDNA检测。
血清学检测即抗原和抗体检测,是判断HBV感染的基本依据;HBVDNA检测用来定量检测HBV在血液中的含量,从而了解病*的传染性强弱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的指标。越来越多证据提示,HBsAg定量检测和自然史、临床治疗疗效的评价关系密切,也和最终结局有关。欧洲、亚太、美国及中国新版指南均强调HBsAg定量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链接
罗氏诊断拥有血清学检测和病*学检测两大产品线:ElecsysHBsAg定量检测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全自动设备节省时间,特异性、敏感性、精确性更高,对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监测、预后评估等都有重要价值。cobasTaqManHBVDNA定量检测因其高灵敏度及检测范围广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以称为公认的金标准。
分享是一种生活态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