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单位体检,都会有不少人被查出脂肪肝。但好像很少有人把它当成一种“病”,因为轻中度的脂肪肝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不痛不痒,也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所以,很多人都不把它当回事。
殊不知,脂肪肝会慢慢变化,随着其演变,有一部分脂肪肝患者会演化到肝癌!
从脂肪肝到肝癌只需四步
第一步:单纯性脂肪性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早期脂肪肝不痛也不痒,不过,肝细胞里肥油多了,会使肝脏变得很敏感,身体易疲劳、感冒、发烧、腹泻。
第二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
单纯性脂肪肝继续增加,肝脏就变成了“仓库”,进入体内的脂肪覆盖在肝脏上,肝脏好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呼吸困难,营养也难以送达,肝脏会开始反抗发炎,即脂肪性肝炎。
第三步:发展为肝硬化
炎症继续发作,就会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棉衣”逐渐加厚变硬,也就到了肝硬化。
第四步:发展为肝癌
肝硬化之后,如果患者还伴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内分泌紊乱,人体的内环境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免疫系统监督肿瘤发生的功能下降,不能清除异常的变异细胞,进而癌变。
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
年发布的《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显示,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达12.5%-35.4%,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
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数据推算,我国目前有脂肪肝病人群至少有2亿人,其中约有10%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12.8%,三年以后会发展为肝癌!
脂肪肝是怎么得的?
一提到脂肪肝,我们就默认为肯定和油脂相关,吃得油腻、吃肉多,才会导致脂肪肝。但其实吃素,也可能会导致脂肪肝。
我们知道,肝脏是脂肪合成、利用和运输脂肪的主要场所。因此,当肝脏内脂肪转运失去平衡,就会在肝脏内积聚,形成脂肪肝。
当脂肪含量超过10%,即为轻度脂肪肝;10-25%为中度脂肪肝;25-50%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偏爱”这些人群
1、长期大量饮酒的人
无论什么种类的酒,酒精都是主要在肝脏代谢,饮酒伤肝,饮酒量和持续时间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2、不良饮食习惯的人
有些人喜欢吃大鱼大肉、油炸、油煎等食品,摄入过多高脂肪,长此以往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引起脂肪肝。
3、营养不良的人
长期节食减肥或是由于疾病导致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提供不足引起的酶类不足,使得脂肪在肝脏内不断积累,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4、经常久坐的人
现在的上班族经常是在电脑桌前一坐一整天,又不注意锻炼身体,不仅容易引起食物消化不良,囤积过量脂肪,还可能增加肝脏负担。
5、长期服药的人
不少人因为某些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雌激素、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对肝脏会造成一定损害,容易诱发脂肪肝。
6、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体内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若平时活动量少,体内脂肪转化的热量也会随之减少,过剩的脂肪易堆积于肝脏而形成脂肪肝。
7、其它
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怀孕、高尿酸血症或有脂肪肝家族史者,均可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可以逆转
防治要趁早!
1、对于单纯轻度脂肪肝,一方面控制热量摄入,一方面增加体育锻炼。
控制热量,每天吃两餐,加一餐水果,每顿饭七分饱就可以了,至少坚持三个月。
少吃高油、高糖、高脂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谷物、高纤维蔬菜,多吃绿色蔬菜,既能补充营养,增加饱腹感,也能减少身体代谢负担。
每周坚持分钟的有氧运动,以心率加快、微微出汗为宜,比如游泳、跑步、快走、乒乓球等。
一般体质指数(BMI)至少要降低5%,才能减少肝脏的脂肪含量。
(注: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如:身高cm,体重80kg,体质指数=80÷(1.7×1.7)=27.68,至少要减27.68×5%×1.7×1.7≈4kg)
2、对于中、重度脂肪肝,在控制热量和增加锻炼的基础上,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一些药,对合并的糖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硬化等情况进行治疗。
3、对明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可能会谨慎地应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吡格列酮等药物。
4、已经确诊脂肪肝的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包括:超声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肝脏弹性、血脂、血糖等检查,判断肝脏的健康情况及其他可能的代谢紊乱。
防治脂肪肝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方法,而是坚持下来的决心!如果放任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时,我们就很难控制了。
航天生物家族两大健康卫士,保肝护肝,帮你早点甩掉脂肪肝!
01
“护肝卫士”
姜*灵芝片
以药食同源的两大名贵中药材科学组方,灵芝提取物和姜*提取物协同作用,增强免疫,养护肝脏,减轻肝细胞的氧化损伤,缓解肝脏脂肪变性,有助于促进肝脏新陈代谢,加强肝脏自我修复功能。
02
“减脂神器”
航天多烯鱼油
甄选全球最优质的天然冷水海域鱼源,采用先进的纯化脱臭工艺,得到真正高品质的甘油三酯型鱼油,富含“血管清道夫”EPA和DHA,有助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肝脏脂质蓄积,减轻肝脏负担。
营养科普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摘取自网络及中医药学相关书籍及文献,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相关内容不代表产品功效。
特别提醒: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能代替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