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感染至今仍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问题。根据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15~2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4.38%。也就是说,在15~29岁人群中,每人就有4.38人是慢性乙肝病*感染者,而育龄期妇女HBsAg总体阳性率为5%~6%。
(图片来自网络)
乙肝阳性妈妈希望安全诞下健康宝宝,选择怀孕时机很重要。这个合适的时机来自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妈妈在孕期及分娩过程的安全;二是生出来的宝宝不受乙肝病*感染。
(图片来自网络)
要保证妈妈的安全,很重要的就是肝功能状况。肝炎活动时,或者有乏力、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和(或)肝功能异常者,暂时不适合怀孕。同时需要由感染科医生诊治评估,如暂时不需要抗病*治疗,也要待肝功能正常且稳定3个月后,再考虑妊娠。
如超过3个月肝功能尚不能稳定,或者感染科医生评估需要尽快抗病*治疗者则需要尽快给予治疗,并待肝功能正常并稳定后再妊娠。
有生育需求但因乙肝活动需要抗病*治疗的药物,首选不易产生耐药的替诺福韦酯。因该药在多年以前用于预防艾滋病*(HIV)母婴传播时,已有证据表明,它不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
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应避免使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因其对胎儿存在潜在的严重不良影响或致畸作用;对已经使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者,建议在妊娠前换为替诺福韦酯。抗病*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不建议使用易产生耐药的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
图片来自网络
使用干扰素期间,禁忌妊娠,必须采取避孕措施。
如果孕妇肝功能正常,但乙肝病*DNA(HBV-DNA)水平2×IU/ml,为确保乙肝病*(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建议服用乙肝抗病*药物。有研究显示,开始服用的时机为妊娠28~32周,同时新生儿联合免疫预防,几乎能完全阻断母婴传播。
如果孕妇所在的地区不能检测HBV-DNA定量,建议以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作为口服抗病*药物的指征。因HBeAg阳性孕妇中,HBV-DNA2×IU/ml的比例约90%。
在HBV-DNA水平≤2×IU/ml孕妇所产的新生儿中发生的母婴传播,绝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正规免疫预防造成的。因此,即使孕妇口服了抗病*药物,新生儿及时接受正规的免疫预防仍然是关键。
如果新生儿因低体重、疾病等原因不能在出生后及时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接种乙肝疫苗,切需谨记接受医生的建议,在能够接种时尽快补种。
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尽早注射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图片来自网络
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于接种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时进行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10IU/ml,可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
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接受乙肝抗病*药物治疗的孕妇可以停药吗?
这需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因乙肝病*感染导致的肝功能异常而给予抗病*药物的,这种情况需要按感染科医生的医嘱长期服药、定期复查,直至医生告知才可以停药。
二是以预防母婴传播为目的的妊娠期抗病*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建议于分娩当日停药,同时孕妇于产后每2~3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直至产后6个月。这是为了观察产后立即停药是否引起明显肝功能损害。
作为乙肝感染者,特别是HBV-DNA阳性者,在任何时候,即使是肝功能正常,维持每年至少2次复查都是很重要的。
有乙肝感染的育龄妇女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通过包括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必要时的抗病*治疗,乙肝母婴阻断的成功率已经几乎可以达到%了。
作者:旭明,感染科医生,喜欢SOP和脑洞大开的美剧。
延伸阅读:乙肝妈妈如何生下健康宝宝——乙肝母婴阻断的那些事儿看了这篇,再也不为读不懂乙肝两对半结果烦恼了!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