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急于治好自己的病,四处求医问药,情有可原,但是也容易忙中出错,出现偏差,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带来麻烦。目前多数慢性乙肝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抗病*治疗,临床工作者对慢性乙肝患者开始治疗前就需要周密观察,细致分析,把握好适应症和治疗方案,慎重选择患者初次治疗的宝贵机会。
首先,患者要不要治,能不能治?如果患者尚处于免疫耐受期(肝功正常),没有明显肝脏病变,此时使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较差,而且更加容易产生耐药,使用干扰素治疗疗效也不理想。再者,进入清除期的患者有相当部分未经治疗就会产生自发清除,清除以后情况是乙肝病*复制指标为阴性,仅仅表现为表面抗原阳性,此时,再治疗也无意义。所以,把握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一旦开始治疗,特别是选择核苷(酸)类药物开始治疗后,耐药就成为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耐药不仅会降低药物本身的抗病*疗效,导致肝脏疾病的进展,更会因为交叉耐药而显著影响后续其他药物的疗效。不但导致治疗成本增加,更让患者失去了选择更有效药物的治疗机会,人为制造了难治性人群,这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总之,对于一个初次接受抗病*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预防耐药”远胜于“治疗耐药”,通过慎重选择合理的初治药物,在初次治疗时就选择抗病*能力强、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是长期控制病情的理想用药策略。
至于其他一些未经证实的治疗方法,例如使用不正规的中草药治疗,各种疗效不明确的“保肝”,只能给治疗添乱,不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