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想要越来越好,除了努力之外,有些道理还是要知道的,因为这多少能让你少走一些弯路,会让你在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在彷徨的时候找到答案。
当你迷茫的时候,看看这4段话,看完豁然开朗。
1
静下心来,学会独处,你会变得更加从容和强大。
置身喧嚣中久了,便习以为常,当人潮散退,就会陷入迷惘,感觉无所适从。
这时,你需要静下心来,学会独处,让心灵好好休憩。
贾平凹曾经说,自己平生最害怕的声音是“敲门声”。
因为声名在外,上门拜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一开始,听到敲门声他便屁颠屁颠地前去开门,一边从书房跑出来,一边喊着:“来了!”
时间久了,他发现来敲门的人都无甚要事,不过图一个打发时间。
“咚咚咚”的声音不断折磨着他,吵得他脑袋“嗡嗡”地疼。这些叨扰,让他不胜其烦。
为求一清净处,他陆陆续续搬了五次家,甚至买了门神贴在门上。
但奈何门神拦得住*,却拦不住人,前来拜访的客人将门神的铠甲都敲烂。
后来,他不幸染上了乙肝病*。这为他闭门不见客,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此后,他逢人就说自己的病症,旁人自然是唯恐避之不及。
从前来来往往的“敲门人”就此很少出现了。
偶尔有不知情的上门拜访,得知病情之后,立马拍着脑袋说:“哎哟,瞧我这记性,我还要去办事的,就先走了!”
自此,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孤身休憩在家中,心也得一时安静。
无人问津的日子里,他终于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白天伏案写作、埋头看书,再也无人打扰,晚上自在赏月,闲话家常难得自在。
从喧嚣中解脱出来,贾平凹觉得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畅快。
能在独处时将日子过得熠熠生辉的人,大都有一个充盈而美满的内心。
真正强大的人,总是能在孤独中,活出不一样的生命轨迹。
《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描述过自己的生活。
在荷西上班的时间里,三毛常常一人独自在家。
闲暇时,她会去捡旧的汽车外胎,拾回来洗清洁,平放在席子上,里面填上一个红布坐垫。
不同的汽水瓶,她会用小罐的油漆给它们厚厚地涂上印第安人的图案和色彩。
深绿色的大水瓶,她抱回家来,插上一丛怒放的野地荆棘。
在等待荷西的漫长时光里,她孤身一人不觉寂寞,反而为生活增添无穷无尽的惊喜。
诚如三毛所言:“自得其乐这回事相信每一个人多少都能体会,独处的时光如果安排得自在,境界想来十分高妙。”
心若有了栖息的地方,哪里都充满阳光。
人这一生,总要学会与孤单相伴。
当你迷失自我的时候,当你疲累不堪的时候,当你琐事缠身的时候,静下心来,学会独处,
悄然发力,命运会发生不易察觉的变化,你会变得更强大。
2
学会成全自己,取悦自己,生活就不那么委屈了。
人活一世,免不了委屈;但人只活一世,不要过得太委屈。
有多少人因琐事恼,因他人恼,以为让自己憋屈的是那些不顺心的人和事,但其实只是忘了,生活常常需要哄自己开心。
这辈子,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成全自己。
把平淡的生活,尽量过得风生水起;让自己的背影,尽量变得洒脱不羁。
唐朝有个诗僧叫寒山子。
寒山子本是贵胄子弟,但他多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却屡屡不中。
他曾在诗中自述,兄弟责怪他,妻子不理他。后来恰逢家道中落,寒山子的妻儿便离开了他。
没能求得锦绣前程,又遭遇了世间冷暖,寒山子一个落魄文人不得不告别故乡,四处流浪。
但寒山子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游历到天台翠屏山后,娶了新妇,生了儿子,过起了新生活。
他说:“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读书、卖茶、务农、采果、挽舟、做草鞋,寒山子的隐居生活极其简朴,他却自得其乐。
世事难料,多年之后,寒山子的妻儿身染重疾不幸身故,他又成了孤寡一人。
人生悲苦莫过于此,但寒山子依旧选择好好生活。
他来到姑苏城外的一座无名寺,决定静心修禅,写下了许多禅诗。
而这座寺庙也因他闻名后世,叫“寒山寺”。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与其羡慕别人多么好,不如让自己尽量活得好。
不把时间浪费在苦闷和不快上,懂得不追既往,懂得取悦自己,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苏轼24岁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宋朝官吏考核的最高等级),成为百年间最优秀的考生,不料为官数年后,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州。
*州,是苏轼的命运转折点。
到了*州,他脱下文人长衫,换上布衣芒鞋,躬耕于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为改善伙食,他还研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
即使贫困艰辛的日子里,他依然将生活过得热气腾腾。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曾被命运高高地举起,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又被命运重重摔下。
苏东坡的一生,年少丧母,青年丧妻,中年丧子,仕途不顺,一贬再贬,只有短暂的一时繁盛。
从成名时的万众瞩目,到被命运夺走一切,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苏东坡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州惠州儋州。
他把失意融化了,化成“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艺术美学。
他把挫折揉碎了,化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洒脱。
他把颠沛流离接纳了,化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意。
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有的困苦终将逝去。
他用诗抚慰了自己,也温暖安慰着我们。
人生总要有点热爱,有所坚持。
苏东坡的诗意人生,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超然物外的洒脱,宠辱不惊的淡泊。
无论生活多难,他都能够取悦自己。
在那个克己复礼的时代里,他活得自然,活得通透,在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途上,他活出了快乐的模样。
他陪着农人一起耕田,用树枝打着牛角唱自己改编的诗歌;他钻研美食,让“东坡肘子”“东坡肉”广为流传,成为当地的名菜。
在命运的千锤百炼之下,他早已看淡了人世间的功名与浮华,集儒释道于一身,心如止水,悟彻天地。
人生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无论生活有多难,也能够让自己快乐。
《了凡四训》里讲:“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命运自己把握,想要的就谋求,人生一场风雨路,苦乐终须自己渡。
生活幸与不幸、是悲是喜,往往不在于我们经历了什么,而取决于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丰子恺曾说:
不是这个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意,不如释然。
人活一世,难免不遭遇伤痛,真正能治愈你的,不是时间,不是他人,唯有自己。
当你懂得成全自己,就会发现真正美好的生活,无需向他人祈求,无需去远处找寻。你只需用心过好自己,就能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最佳模式。
3
懂得拐弯,路才会越走越广阔。
这世间的很多事物,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的。
水能汇聚大海,不仅是因其激流勇进,还因它懂得避开障碍,拐弯而流。
人生路上,遭遇挫折,转个弯,又何尝不是办法。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条条大路通罗马,路走通时,拐个弯,会发现,脚下的路,都是相通的。
漫画家郑辛遥曾言:“在路走完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到了路的尽头,而是提醒我们是时候拐弯了。”
太执着的一条路走到黑,结果只有撞南墙,但如果在路的尽头转个弯,那就会柳暗花明,走入一种全新的境遇之中。
你所以为的困境,并非没有破解的方法,只要心态变了,逆境就变为了顺境,落后也就变成了超越。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管遇到什么事,不妨转个弯,事情往往就会有转机,会迎刃而解。
心变了,脚下的路变了,感受自然也就不同,这也就是“拐弯”的魅力。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上京赶考,夜色降临,他便入住一家客栈。
当天夜里他便做了个奇怪的梦:天在下雨,他戴着斗笠,打了把伞,在自己家的墙上种高粱。
他心生疑惑,便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说:
“你收拾东西回家吧,在墙上种高粱那是白费力气,戴着斗笠打伞这是多此一举!”
书生万念俱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掌柜的看到感到奇怪,书生便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掌柜的说:
“客官这次定能高中,你想想,墙上种高粱,这不是高中吗?打伞戴斗笠,这不是稳上加稳吗?”
书生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中了个探花。
让我们困在“死胡同”里的,从来都是不会拐弯的心态。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详。
当时,司马懿率领15万大*,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杀来。但偏偏这时候诸葛亮的身边并没有大将,对付司马懿的只有文官。
很多官兵听到司马懿来攻打的消息后,尽皆失色。
他们心灰意冷地说道:“既然都是死路一条,不如就冲出去与敌人拼了。”
但诸葛亮却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肯定会有办法的,最终没有听取官兵们的建议。
后来,诸葛亮想到,既然*力不足,就不要在这方面一直耗着,倒不如从其他方法入手。
于是他心生一计,传令所有士兵都乔装成老百姓,各自在自己的地方打扫,如果魏兵进城,谁都不许大叫和乱动。
吩咐完后,诸葛亮便身披鹤髦、戴纶巾,带着两个小童和一把琴登上城楼。
司马懿率*到达时,看到城门里只有低头打扫的老百姓,和坐在城楼上的悠闲自乐的诸葛亮。
心想,这当中肯定有埋伏,便命令部队撤*后退。
诸葛亮临危不乱,没有盲目地与对方硬碰硬,而是及时放弃了出兵,果断地拐了一个弯,走了另一条路,最终成功地化险为夷。
正所谓,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
一段路走不通时,学会拐弯,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执念太深,只会撞了南墙,转个弯,或许会峰回路转。
相由心生,心随路转。转过来,就会有一种全新的境遇。
林语堂说过:“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是南墙还要撞得头破血流的人,终其一生也难以享受到生活中那点滴的幸福。
陷入深渊,困进泥潭中,别急着前进,停下来想想,拐弯换条路走,才能走出一段更广阔更远的路。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高僧和徒弟一同下山,高僧问徒弟:
“如果你前进一步就是深渊,后退一步就是刀山,那你该怎么办?”
徒弟不假思索地说:“我会往旁边去。”
很多时候,峰回路转,就在一念之间。
梁启超曾说:“变则通,通则久。”
通往最终的成功之路有很多,并非要执着于一条道路。
懂得转弯的人,才能找到出路,心变了,脚下的路也就变了。
人这一生,别和自己较劲,要学着和生活和解。
适时的转一个弯,或许会别有天地。
顺势而为,才能借势有为,在不起眼的拐角处,才会一不小心遇到了幸福。
4
看淡得失,一切顺其自然,你就活得不累了。
人这一生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
这所有的一切,我们都无法预料。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淡得失,顺其自然。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道德经》中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这一生,世事无常,苦难和幸福总是不经意之间到来的。
身处苦难之中,人总会被黑暗包围,看不到那黑暗之后的光明,身处幸福之中,人就会被喜悦笼罩,从不会思考喜悦之后的变化。
但福祸相依,福和祸是事情的两面性,相互依存,也可互相转换。
对于人生中的得失,大可不必太过在意,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人生几多风雨,你是欢喜也好,悲伤也罢,都不过南柯一梦,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一时得失。
人生,总是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循环往复。
这世上的事,得与失永远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看似失去,其实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获得。
《庄子》中有个小故事,肩吾问孙叔敖:
“你三次出任令尹却不显露出荣耀,后来,三次被罢官也没有表现出忧愁的神色,总是这么欢畅自适,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孙叔敖回答:
“我觉得官职爵禄的到来不必去推却,它们的离去也不可以去阻止,这些得与失都不是出于我的自身,也就没有忧愁的神色。”
岁月如歌,无论福祸得失,无论成败荣辱,该来的躲不过,该走的阻止不了,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处事态度。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所有的酸甜苦辣,得得失失,都是旅途中的风景。
人生本过客,得失皆随缘。
人生在世,不必执着于得失。要知道,人的幸福感是自己给的,内心满足即圆满;若内心不知足,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
放平了心态,才能拥有更多,看淡了得失,眼前的世界才能宽阔无比。
古时候,有一个樵夫住在一座荒山脚下,生活十分贫困。
一天,一位云游的高僧路过此地,到樵夫家中讨了碗水喝,樵夫看到有客来到,便热心接待了高僧。
高僧离开的时候,给了樵夫几颗种子,并告诉樵夫:“你现在把这些种子种到身后的荒山上,你的生活就会慢慢变好的。”
樵夫接过种子,谢过高僧,高僧走后,樵夫立刻拿着锄头上山,找了一块肥沃的空地,将种子种了下去。
在樵夫的精心照料下,数月之后,那几颗种子已经长大,结出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果子。
樵夫摘下一颗尝了尝,甜美多汁,于是,便采摘了些拿去集市上去卖,没过多久便销售一空。
樵夫高兴极了,心想,这次发财了,高僧果然没有骗我。
可是,当他再次回到山上时,发现果树已被几只狗熊折断,果子也被狗熊都吃完了,地上只剩下满地的果核。
樵夫伤心欲绝,几个月的辛苦付之东流。心灰意冷的樵夫回到了家中,生活依旧贫苦。
数月之后,樵夫上山砍柴,不禁又来到了当初种果树的地方。
却惊奇地发现,当初被狗熊折断的果树,现在已经长出了一片果林,树上结着数不清的果子。
樵夫这才发现,原来是当初狗熊吃完掉落在地上的果核,经过几个月的生长,长成了现在的果林。
而樵夫也因为有了这片果林,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有得,有失,才是人生的常态。
得到,不必太过惊喜,失去,不必,太过悲伤。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发生的一切都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渐渐地你就会发现:凡事看淡,一切顺其自然,才活得轻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