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过一个段子说的是,有位网友发现自己的水杯放在桌子上,但总是被另一个同事使用。他很烦别人用他的杯子,但是又不好开口指责,最后他想了一个妙招。他趁同事想用他水杯的时候,偷偷跟他同事说了一句“我有肝炎”。他同事大惊失色,立马把他的水杯放了回去,从此再也没有用过。从这个段子我们可以看出“肝炎”这个词威力有多大。
想必“肝炎”这个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国也的确是肝炎大国。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群众对肝炎并不太了解,身边有人确诊肝炎后一定杜绝与之来往,担心自己被传染,甚至谈“肝炎”色变。肝炎的传染性真的这么强吗?他们的这种做法确定没有过犹不及吗?
相信不少群众也想了解到底如何保护自己预防被其他肝炎患者传染,接下来就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们口中的“肝炎”。
什么是肝炎?
肝炎,就是肝脏的炎症,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性病变。所以肝炎可以根据它的致病因素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饮酒过度引起的酒精性肝炎、药物或化学毒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其他的还有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引起的肝炎、自身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炎等等。其中具有传染性的则是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和庚型肝炎,即由甲、乙、丙、丁、戊和庚型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由此可见,上述段子中的网友想表达的是“病毒性肝炎”。所以,并不是所有肝炎都会传染给其他人。那接下来主要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传染风险较高的病毒性肝炎。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病毒造成的肝炎,也是世界上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肝炎病毒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和庚型这六种类型。不同的病毒类型肝炎其传染途径也不同,其中感染性很强的肝炎病毒分别是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目前甲、乙和丁型疫苗均已研发成功,而且乙肝疫苗已经比较成熟,接种后的防御力很高,此类疫苗的接种范围覆盖也较广。
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同样也是段子里提到的信息,共用水杯可能会传染肝炎,真的如此吗?
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的病毒性肝炎都会通过共用水杯后传染给其他人。首先,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不干净的食物和饮用水、贝类海产品及未经煮熟的食物;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感染、乙肝患者的血液及体液,如果共用牙刷、水杯、剃须刀或发生性接触,均有很大的风险被感染;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丙肝患者的血液及性接触,如共用针头等被感染风险很大;丁型肝炎主要依靠丁肝患者的血液、体液传播,如使用未经消毒或受污染的针头打耳洞或者纹身,共用剃须刀、牙刷及性接触等;戊型肝炎则容易是通过戊肝患者的粪便污染的水源(粪-口传播)、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母婴传播等;最后庚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和体液。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病毒性肝炎都会通过共用水杯进行传播。其中常见的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就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所有日常社交工作、生活接触,例如共同居住、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乙肝或丙肝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前面我们了解了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发现大有不同,那么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是不是症状也不同呢?
确实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症状有所不同,但是也有类似症状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上。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症状比较类似,起初时都会表现出类似重感冒的症状,例如轻微发热、全身疲倦、肌肉疼痛、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后期还会出现皮肤和眼白变黄、小便出现茶色等症状。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症状有相同之处,无甲、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临床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变黄、疲倦、腹部不适、小便呈茶色。丁型和庚型肝炎则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右上腹部疼痛、黄疸、肝脏肿胀等。上述可见,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症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病人出现类医院就医,确定感染病毒类型,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可能还会传染给身边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呢?目前主要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甲型、乙型、丁型疫苗均已研发成功,乙肝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最广,如需接种其他类型疫苗,可向相关医生咨询。同时我国也有政策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除了及时积极接种疫苗外,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其他地方需要大家注意,有助于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比如进食彻底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鲜类;提高安全性行为意识,使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切勿同别人共用针头及其他私人物品;小心处理利器及伤口等。如自身或他人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医院就医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爱己爱人。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防治要点请记住![EB/OL].[-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