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小叶,成千上万蜂窝状的肝小叶保障了肝脏丰富的血液供应,撑起了肝脏的基本功能。
当肝细胞反复坏死、再生后,肝小叶的蜂窝状结构就被破坏,再生的肝细胞堆积成一团挤压小血管、小胆管,疾病就进展成为了肝硬化。
失去小叶结构的肝细胞团妨碍了肝脏的血液供应、不能维持肝脏的基本功能,机体会出现相应的表现,称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当某种病因持续造成肝细胞不断地坏死、再生。
新生的肝细胞在再生过程中基因编码就有可能会出现差错,差错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正常的肝细胞就“黑化”成了癌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
乙肝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在肝脏反复博弈是导致肝细胞坏死、肝脏炎症、肝硬化、肝癌的根本原因。
因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是控制病毒,最好是把乙肝病毒斩草除根、完全清除。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能够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出人体的方法,然而退而求其次,医生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做到长期控制病毒,使乙肝病毒不能在人体内大量复制,从而控制炎症、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那么,在这场与乙肝病毒搏斗的战争中,做为慢性乙肝患者该怎样和医生并肩作战呢?
01选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即要抗病毒效果好,耐药率低的药物。
病情能够稳定是因为病毒被控制,停药需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行。
如果随便停药,蛰伏的病毒会再次大量复制对肝脏造成严重打击。尤其对于肝硬化的病人可能是致命性的打击。
具体何时停药应由专科医生权衡决定。
02定期随访。
抗病毒治疗是漫长的过程,病情持续稳定是治疗目的,不能终止随访。
定期随访有利于医生监测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乙肝病毒、肝脏情况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耐药甚至是早期肝癌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治疗其他疾病时,要说明自己的乙肝病情,便于其他专科医生在治疗时兼顾乙肝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