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操纵股价坑害散户,猎狐克瑞的原型竟 [复制链接]

1#

A股就是一个“屠宰场”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在假象被揭穿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

《猎狐》火了。

王凯扮演的夏远英俊帅气,胡军扮演的杨建群经验丰富,同样王鸥扮演的吴稼琪技术过硬,三人联手合作,经过数十年的周旋,最终将拥有强大商业帝国的幕后黑手王柏林缉拿归案。

电视的开头,王柏林联手郝小强,通过虚开账户、融资借贷、发布虚假消息,高抛低吸的方式,借助克瑞股票辗转腾挪,将花式“割韭菜”的套路演绎的淋漓尽致。

艺术终归是艺术,但艺术源于生活,很多时候,还高于生活。

在现实状况中,也有和克瑞股票一样的“近亲”,一样的套路,一样的技巧,一样的剧情,那便是大名鼎鼎的重庆啤酒。

资本市场的历史,就是资本的成功史,企业的进化史,散户的血泪史!

资本、企业、散户,这三种力量刀光剑影的频繁交锋,仍然活跃在投资的天空之上,时不时地来一场屠宰。

克瑞股票的原型

年12月8日,年初冬的浓雾锁住了嘉陵江,江畔东边的重庆啤酒寒意阵阵。

重庆啤酒公布乙肝项目揭盲结果,其疗效指标远远不及预期,疫苗神话宣告破灭。

复牌后连续9跌停,亿市值灰飞烟灭。

一个做啤酒的公司,竟然和乙肝扯上了关系,这还要从13年前说起。

年,刚刚A股上市的重庆啤酒手握巨资,除了用于啤酒生产线的扩张之外,还在寻找合适的并购项目。

当时,一位叫王军的投行人士,通过穿针引线,将正在研究乙肝疫苗的第三军医大吴玉章教授介绍给了重啤董事长华正兴。

王军当时是重庆申银万国证券的总经理,在当地颇有名声,业内人士普遍让其三分,以示尊敬。

吴玉章是一名对乙肝疫苗研发近乎痴狂的教授,但他对资本市场并不太懂,主要诉求是借助上市公司,希望得到一笔科研经费,用于疫苗的研发。

而当时的华正兴,也渴望寻找一些新的概念,拉升低迷的股价,做大市值,名利双收。

在王军的引荐下,两人郎情妾意,一拍即合。

一场资本市场与科研人士结合,从业人士推波助澜的“割韭菜”的大剧,开始了。

年,当时的媒体发布了这么一个消息:我国约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3亿(全球有6亿),慢性肝炎患者0万。

一旦乙肝疫苗研制成功,那么将是震撼人类的世界性医疗革命,其贡献程度不亚于拿个诺贝尔医学奖。

合适的时机出现了合适的人,重庆啤酒犹如神助。

年4月5日,重庆啤酒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放量涨停。

隔天,重啤宣布收购佳辰生物52%的股权。而佳辰生物,正是和第三军医大研究乙肝疫苗的生物工程公司。

重庆啤酒很快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众多机构在里面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各路券商和基金悉数参与,这个故事被一波波庄家所利用,并在资本市场放大,沦为炒作股价的利器。

重庆啤酒也从低位的10元左右,直接拉涨三倍到30元。

当时王军在各路机构路演,听到王军激情演说后,各个都对重庆啤酒抱有执念,坚信重啤能上.

说来也巧,年“大师”叶荣添也喊过同样的口号:中信证券,能上。

结果大家也都清楚了,中信证券没能上的了,还因为借力救市资金不当牟利,连总经理程博明都被关了。

随着申银万国进驻重庆啤酒,南京证券,东方证券,汉盛基金也参与炒作,并联合重庆本地的大户和游子,联合最高股价。

趁你病,要你命。

重庆啤酒借力打力,将新融资的万元对佳辰生物增资,用于开发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项目的方案。

接连的利好刺激,股价一直在30元左右徘徊,成交量也不断放大,完美掩护了大户顺利出货。

该赚的钱都赚到了,第一阶段结束,大家相安无事。

进入新世纪,低迷的重庆啤酒不断释放利好,其中在年还实施了10送5的高送转方案。年,英国纽卡斯尔还收购了重庆啤酒万股股份。

高送转定然少不了除权,此刻进一步打压股价,增加股本,以期在合适的时机再度拉升。

金融业叫这个行为是:吸筹!

通俗说就是:资本为了获取低成本的股票,先发布利空消息将股价打压下来,逼迫散户交出手中便宜筹码,收集完毕后再发布利好消息,吸引散户再次买入,并在高点完成出货,最终由散户接盘!

年公布的2期临床实验,并借助牛市的力量,将重庆啤酒一路推升到了年的51元。

从15元到51元,又是一个3倍的拉抬。

随后的3、4年,重庆啤酒一直不温不火,信息交织,利空与利好并存,并在年创下过9元的低价。

从15到51,从51到9。

中间虽然有股灾的侵袭,但并不改变其长久的趋势。

第二阶段不温不火,疫苗研发也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快被资本市场忘记。

年出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机构传出乙医院的试验失败,投资者惊呆了一下,但评审会并未公布实验数据,却肯定了结果!

A股就是这样,炒的就是朦胧感。

本来机构的消息是告诫风险的,但却成为资本的蜜糖。

大成基金年1季度买入,到年9月底,旗下9只基金持股将近30亿。

年8月,重庆啤酒公告了II期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暂停的乙肝疫苗试验继续实施,在此利好公布的前一天,重庆啤酒大涨8.27%。

巨大的卖盘不断涌现出来,用将近2年的时间,直接将重庆啤酒拉升了10倍。

年11月24日、25日这两天上演“最后的疯狂”,股价冲过了82元。

如果从重啤年上市股价计算,复权后重啤股价达到令人咋舌的25倍涨幅。

12月5日,是残酷的一天,重庆啤酒宣布疫苗研发失败,二期效用只能是安慰剂。

随后9个连续一字无量跌停,重庆啤酒神话崩塌,至此13年的骗局落下帷幕。

大成基金总共5只基金产品,持有万股的股票,占其流通股比例的7.85%,也伴随着股价的大幅下挫,30多亿资产的纸上富贵,化为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一直到年,即嘉世伯控股重庆啤酒后一个月,重庆啤酒董事长黄明贵卸任,多名高管先后离职。

年,重庆啤酒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助等人接连辞职,并停止疫苗研究。

这和电视剧中的套路如出一辙,王柏林联合刚上位的研发总监发布抗癌神药“肝克净”,郝小强暗中吸筹,筹码建立后不断释放利好消息,上涨5倍后清仓出局。

但药品始终没有通过药监局审批,资本靠“朦胧感”,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而电视剧中的王柏林也辞去克瑞制药董事长的身份,成为新高科并购克瑞制药的幕后操纵者。

重庆啤酒的疫苗故事讲了多少年,多少基金、券商被这个故事激动得热血沸腾,前赴后继,火中取栗,却始终不见任何一家医药产业资本介入。

理智的医药产业资本当然不会承认一个临床结果都没有出、估值高得实在离谱的乙肝疫苗项目。

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说NO,投资者一味跟随金融资本的脚步,只能独自承受泡沫破裂之痛。

这是一场持续了13年的骗局,它举着喜剧开场,捧着悲剧谢幕。

只是当帷幕落下,灯光熄灭,又有多少孤魂和野鬼,在黑暗的角落里嚎啕痛哭。

东旭光电的硬核割韭菜

和重庆啤酒不同,东旭光电的割韭菜风格更硬核!

重庆啤酒只是动用了消息来炒作,东旭光电是直接从股民口袋里拿钱。

年10月,东旭集团发行了20亿规模的可交换债券。

而且,实控人还减持了70亿的员工持股计划。

时间来到2年后,除了直接问投资者要钱外,这次打上了溢价并购的套路。

年5月,东旭光电收购了一家“深圳市三宝创新智能有限公司”,一个注册资本为万,成立时间不到半年的公司,东旭光电花了1.51亿收购67%的股权。

如果赚钱这么容易,还老老实实干活儿干啥?干脆大家都去注册等着并购,身家蹭蹭飞涨便能实现伟大复兴。

并购的理由是什么?是否妥当?

没人敢问,东旭光电也不说。

年12月,东旭光电又发行了35亿的可转换债券,25亿用于回购股份,10亿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这就有点不厚道了,融资来维护股价,认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是弱智了。

用脚投票的结果就是一直跌。

除此之外,东旭光电控股嘉麟杰靠抬高股价然后割韭菜,讲石墨烯故事,3个月里股价从6元涨到17元,然后再阴跌到今天的2块5。

但影响最大的是账面上趴着亿现金,却仍然欠债36亿。

这让人不仅想起了之前的康得新,康得新银行账户上趴着亿人民币的真实性暂且不论,最重要的是它负债累计达到了亿元。

这才是最令人生疑的地方,明明自己有钱,还去借那么多有息债,这是想干啥?

虽然说“存贷双高”财务现象对有些公司来说比较正常,但是他们大多数是房地产行业,和医药行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的对比没有意义。

康得新这一下子算是把沉睡多年的“韭菜”们唤醒了,于是就有了东旭光电遭到质疑的事情出现。

直接给了三个跌停。

期间亏损股民不计其数,无数财富化为泡影,投资者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继续低头拉车,偶尔也会望望天空,看看牛市何时能来!

东旭光电通过发行可转债、并购、概念炒作、短期拆借各方法,将各种财务手段玩弄的非常之顺畅熟练,不断减持手中股份,各种花式割韭菜手段,熟练之程度,大为感叹。

在资本市场,一直有通过讲故事,拉高股价,股东减持顺利套现,留给投资者一地鸡毛的传统。

东旭光电的投资者们,不知是否像重庆啤酒一样,关下灯默默地吃面?

汉能亿神级造假

汉能薄膜亿的弑神级造假案例,秒杀楼上弱鸡。

汉能薄膜创始人的历史,简直就是屌丝逆袭的发家史!

李河君的发家史可以浓缩为三部曲:不满30岁时,创业淘到第一桶金,大约积累七八千万元;杀入水电领域,与行业同步进入黄金期;转型光伏产业,在行业低迷期抄底收购海外名企,做大做强自己。

年,李河君出生于广东省河源一个农民家庭,河源虽地处广东内陆,但总归离珠三角近,也能接受市场经济的滋润。

李河君读大学时曾组织30多个同学,在学校食堂门口卖了3天胶卷,挣了12块钱。

年,李河君靠着向大学老师借来的五万块钱,卖过电子产品、玩具、矿泉水。

从此在商界就开始一展拳脚。

到了年底,他带领着17个伙伴积累了七八千万元的资本。

手里有钱,心里就想:再多点就好了。

有同学建议他收购上市公司做庄,李河君认为主意不错,于是在全国各地寻找水电站资源。

在不断的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收购上市公司难度太大,估值也高,不如直接杀入,从头开始做,转而杀入了概念性较强的能源行业。

年,李河君拿出0多万,收购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千瓦的水电站,这可以视作他二次创业的标志。

上世纪90年代正逢小水电站大跃进,不到10年,数万座小水电站在中国各地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营水电。

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量从几万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

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一举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多万千瓦,民营资本进入百万级水电项目在当时的中国可算史无前例。

此后几经波折,年3月,金安桥水电站一期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李河君在水电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作为民企老板,他隐隐感到行业的天花板。

赚到足够多的钱的李河君,想着在其他领域再施展一下拳脚!

年到年光伏行业大发展,安装量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带动成本也不断下降。

于是李河君力排众议:投资太阳能。

但太阳能这个新事物发展尚不成熟,汉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摸着摸着就翻车了。

从年下半年起,全球光伏市场就遭遇到了寒冬。

汉能发展不力,只能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规模。

抱团的短期效果尽显,出乎所料。

年,李河君超越马化腾坐上了第五位富豪的宝座!

但在互联网时代,能源产业远远不能和互联网抗衡,翻遍财富榜,做能源的寥寥数人,前三甲被互联网巨头牢牢把控着。

转眼到了年,光伏产业发展不前,国家补贴断崖式下滑,汉能于是在港交所遭遇到了做空。

20分钟的时间里,汉能股价崩盘式下跌,跌幅近47%,市值瞬间蒸发亿港元,随后汉能紧急停牌。

因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涉嫌操作股价,香港证监会对其进行调查。

如果你买了汉能,市值直接腰斩,这对于任何投资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韭菜哪有这种割法?

这话也对也不对,原油宝可与之匹敌!

“惊心动魄”对汉能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创,但真正的“劫难”才刚刚开始。

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勒令汉能薄膜停止买卖,不得复盘。随后汉能就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停牌之路,“顺利”的在年6月摘牌退市。

汉能的盈利模式一直是糊涂账,再加上做空机构的狙击,汉能轰然倒塌,一直到现在也没给出个说法。

拉升股价期间,也使用过光伏的概念,特斯拉的概念,和宜家合作,赞助国际汽车方程式锦标赛,和A股中一些套路并未有本质差别。

套路是不同的,目的是一样的!

只知道年减持了25亿股,约4.5亿港币。

有句话说的好,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股市不是努力就能有回报

股市就是这样:投我以木桃,报之以跌停。

对于习惯性造假的市场来说,罗志祥事件可以经典概括:

股票只有两种,不造假的和连续造假的。

汉能薄膜退市,李河君销声匿迹,但A股的两者依然活得自在,东旭光电无事发生,重庆啤酒俨然成了一匹白马。

资本市场中的黑天鹅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剧本”接踵而至,一介小散,根本没有抵御和辨识的能力,更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从港股到A股,各类造假企业与监管和投资者交锋的刀光剑影,绵延持续数十年,并时不时的,照进现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