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民营前世今生从ldquo乙肝转阴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25.html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医院门口挂得最显眼的招牌是——*委、*支部、工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医院,医院、某某学会理事单位。

老百姓一看,没有不信任的。

实际上,怀疑这些招牌的真实性和含金量,显然完全没必要,它们不过就是铝合金或木质牌子而已。

老百姓只期待好医生,好医药。

古代的郎中是不开诊所的,也没有老板,他们都是个体户,最多带个学徒,要么上山采药、要么在家制药、研习方子、磨练毛笔字,同时等待请求出诊的口信。他们不要做广告,他们的广告就是口碑。

随着百度事件的升级,“医院”被推上风口浪尖。

所谓“民营”,是相对“国营”而存在的,医院又叫做“医院”,这个很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

实际上,在很多国家,医院的血统多为“民营”、或公益组织、基金会、社会团体所开办,包括大学教育,很多全球都牛叉的大学,都是民办的,由理事会、董事会维护运营,有的已成百年老店,行业经典。很多彪炳世界医学界的先进成果,都是民间机构弄出来的。

当然,在没有“私人诊所”、“医院”这个说法之前,也没有“医院”这个说法,大家一听“医院”,就知道是国家的——这是常识。

我们一面喊“跟国际接轨”,一面又根深蒂固地坚称:医院、学校怎么能让私人办?

我们相信“医院”。从北京一直到公社,乡镇,相当的行*血统,有级别的,“白求恩式”的,为人民服务的,就是医院。

医院,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是个特别特别忌讳的地方,又特别特别依赖、迷信的地方。老百姓就信服“公家”两字,没办法,但是,对医院资源紧缺,看病贵,看病难,社会上又已是怨声载道。以落实“看病容易,看得起病”为目标的医改,一改再改,成为几届*府的难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医疗市场上,有了“私营医疗机构”这个概念,于是,出现了“公立”与“私立”水火不容的血泪史。

医院不屑私立,我老大的公共资源不容分割,公共地位不容动摇。医院的专家们、发言人们一旦有机会就要语重心长提醒广大患者——生病了,一定要到“医院”治疗。

他们强调“正规”,就是要打击“不正规”,他们指的不正规,就是民间医疗机构。多么高明的歧视和打击啊,你要问元芳怎么看,连元芳都服了。

有出生证,有户口本,但是民营机构要生存,要盈利,于是要想很多招,与公立抢地盘,抢客源(很悲哀,作为服务单位,确实叫客源)。

于是,从“诊所”时代,一直到如今的“医院集团”等等,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广告宣传、营销策划的历史。

从性病广告的“梅*一针灵”,到肝病广告的“乙肝转阴王”,再到丰胸美乳、卵巢保健……二三十年来,这些屡屡攀登医学高峰的卓越成果,经过各类媒介的大力推广,遍地开花。可以说,除了“死人救活”这个项目不敢开设,从肝病胃病到艾滋病,无所不能。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夹缝中生存的私立医疗机构,非常清楚老百姓最为什么病发愁,于是做什么病这块蛋糕。

二三十年来,民营医疗机构的广告,对报纸、杂志、电台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也许,只有从业人员才知道了。

从报纸上、杂志上卖乙肝散、银屑散等等,到今天在百度搞竞价,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载体变化了,手段没有变,目的没有变。

当年,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工云集,成为各类民营医疗机构的主力市场。

因为社会保险的缺席,这个庞大的人群不敢跨入“医院”的大门,多少生病的外来工、农民工,被“广告上”的医院、医生宰了血汗钱,被耽误了病情。

“事非经过不知其难,其苦”。当时从主流层面到民间的“乙肝歧视”,产生了医疗机构何其庞大的“乙肝暴利”,造成了多少人经济与精神的毁灭性打击。

对于当年许多流行的刊物来说,谁也不敢不承认,正是这些机构的广告,养活了一本本刊物,编辑的工资、作者的稿费,都是“乙肝转阴散”提供的。

对于当时的一些热门电台来说,也莫不是如此。很多健康板块,都给了这些医疗机构,邀请来与主持人同台搭配的“嘉宾”、“专家”、踊跃来电的“患者”,又是如何上演双簧大戏的。也许,很多朋友都听过,那些专家浓重的粤西口音、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如,“好的,感舍你的来电。请闷下一个患者,有什么闷蹄?”

那个年头,别说刊物、电台,包括很多大报大刊,*报喉舌,都经不住巨大的诱惑,做起了这类医疗医药广告。没办法,这个钱来得快。

——今天,民营医疗机构升级了,医院、医院等等,很多都叫“医院集团”了,但是,他们与百度的关系,跟过去“诊所”时代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传播的媒体变化了,手法变了。

实际上,我们不要那么“恨”民间医疗。医院、医药的始祖,都是“民营”的,过去“国营”的,仅仅是太医,是朝廷的保健局,民间的疾病,由民间解决。人道,医道,是中国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核心价值所在。

如今现象,可谓怪现状也。

点开它们,继续阅读

“与其含泪筹款,不如含笑投保”,大难来临,保险公司能帮到你吗?

想一想,谁是你家里的劳动模范?

“阿里巴巴前台工作16年,身价3.2亿”,这是一碗*药,不是鸡汤

郭海鸿

谢谢阅读,谢谢赞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