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相互宝不是保险,1亿人不知道它有个 [复制链接]

1#

1

支付宝平台上的「相互宝」产品,一开始以「相互保」的名义横空出世时,让人们以为,它要打破保险行业的原有格局,为中国百姓提供保险之外的另一种大病互助保障希望。

然而,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加入2年时间后,退出念头越来越强烈了。

「相互宝」的「大病互助计划」:

刚加入时,参与者每期只需要分摊3分钱;

年,全年分摊金额也才29元钱;

年,全年分摊金额涨到了91元钱。

年刚过,明哥的一个朋友,每期要分摊到5.28元,即使全年不再上涨,累积下来也要分摊到.72元。

每个月2期,每期分摊5.28元。

虽然金额不大,但是和「相互宝」刚上线时,只有几分钱的分摊额度相比,已经上涨了一百多倍。

这已逐渐突破许多用户的心理关口。要知道,投保一份保险公司标准配置的百万医疗险种,每年也不过百来块钱。

关键是,「相互宝」从未明确分摊金额的上限,分摊金额上涨的势头何时才能稳住,谁也不知道;理赔难的负面新闻,开始不绝于耳。

这也怪不得,选择退出「相互宝」的人,越来越多了。

但是,无论是分摊金额上涨,还是理赔越来越难,背后的原因,却并不为人所熟知。

如果参与者不去深挖「相互宝」和正规保险的区别,不去追查分摊金额上涨、理赔难度上升的根本原因,那么当他参与「相互宝」时,就已经踩进了坑。

2

年10月,支付宝刚上线这款重疾类保险产品时,它的名字还是「相互保」。只要你的芝麻信用分大于分、年龄在59岁以下、符合健康要求就可免费参与。

一人得病,所有人一起分摊医疗费,每次不超过1毛钱。

这个号称「0元加入,获得30万互助金」的产品,一上线就受到广大支付宝使用者的追捧,41天时间里,就有多万用户加入。

它的爆款,有着极其现实的社会大环境原因。

正规的保险,要想买得好,需要投保人具备会计、金融、法律、医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设计较为复杂。很多人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商业保险。

「相互保」出现后,它不要求参与者先交费,也不像保险公司那样审核参与者的既往病史(核保),而是当所有参与者组成的互助社区里,有成员发生重大疾病后,再让其余所有成员一起分摊治疗费用。

初衷是美好的,设计理念也是梦幻的。

然而,却是不合法的。

原来,「相互保」是蚂蚁集团和信美相互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保险产品,但是,被银保监会指出这款产品多项违规。

银保监会责令保险公司,停止销售「相互保」产品。

于是,在保险公司离场之后,蚂蚁集团想了个招术,将「相互保」改名为「相互宝」,不再宣传是保险,而是:网络大病互助计划。

一字之差,代表了产品的设计理念、运营规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是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产品,那就要满足刚性赔付的要求。

也就是说,哪怕保险公司倒闭关门了,只要投保的保单是有效的,那么银保监会,也会给予满足赔付要求的投保人,进行赔付的。

前几年,安邦保险,因为不可言说的原因被接管、清算倒闭,但是所有的投保人,保单都转移到了新成立的「大家人寿」保险公司,权益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保险合同一旦签订,赔付范围和理赔金额,是白纸黑字写清楚了的,在保障期内,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投保人,都无法更改规则,也不能抽身事外。

然而,网络大病互助计划,不是保险,所有的运营规则,都是由发起的平台说了算。

比如:

缴费期数、

缴费金额、

重大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健康告知的要求、

平台能否中途退出清算。

这不是我们的臆想,而是「相互宝」产品在向超过1亿的参与者,亲身示范的规则改变。

我们逐一来披露。

3

明哥多次科普过保险的知识。

在投保保险时,既有投保人自己负责的「健康告知」环节,但是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负责的「核保」环节。

保险公司的后台人员,要审核潜在投保人,填写的「健康告知」,判断是否允许购买此保险。如果没有问题,保险公司不会进行进一步审核。相反,如果投保人的健康告知有问题,则需要提交过往病历报告等。保险公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正常承保、加费承保、延期、拒保。

例如,现在卖得最火的标准重疾险是:达尔文3号。

任何投保人,如果在核保环节,告知了曾经罹患过肝脏类疾病,对于乙肝病*携带、乙肝小三阳的投保人,可以正常投保;但是对于慢性肝炎、乙肝大三阳的患者,则会直接拒保。

保险公司的核保,既是处于自身商业效益考虑,也是对投保人的负责。

然而,支付宝上的「相互宝」产品,则完全没有「核保」环节。

它除了要求用户,按照自己的主观记忆能力、不专业的医学知识,进行「健康告知」,不设置参与的任何门槛,任何人报名了就要参与分摊。

然而,如果参与者真的罹患了重大疾病,在申请互助金的理赔时,「相互宝」平台才启动审核。

平台放弃了自己的审核义务,几乎将所有用户都放了进来分摊缴纳互助金,这就大大增加了不符合健康告知要求人群的加入概率。

等到参与者已经分摊了很多年的互助金后,真的罹患了重病,申请理赔时,平台审核的严厉程度,则会超出绝大多数患者的想象能力,拒赔的概率不可忽视。

如果你不相信,看看这位参与者的遭遇:

平台的审核人员,不仅能够挖出很多年前,医院的病历,也能挖出所有的体检记录单。

通常情况下,医院时,不仅是对症体检,也会接受全方位的体检。某些良性疾病,或者轻症,并不是紧急、严重的,并不需要治疗,或者会自愈的。

参与者能够记得曾经的重疾、大病、住院记录,但是对于良性的、轻症的、医生认为不需要治疗的疾病,根本就记不住,医院开出严格的良性证明单。

然而,「相互宝」平台的审核人员,会抓住每张病历、体检单上,每个器官、组织的字眼,放大解读,给理赔人员制造阻力,为拒赔制造理由。

在如此严格的审核压力下,只有一种参与者能够顺利获得理赔,那就是:10年内的每次体检、就诊,都只检查了一种疾病,或者一种器官,当时就已经痊愈了,或者严格标明了「良性」字眼。

这还不够,还要祈祷自己保留了所有的病例、体检单、化验单、出院证明。

可问题在于,用户一开始参与分摊、交钱的时候,平台怎么就不这么严厉地审核呢?

保险公司,好歹有个核保的环节在把关着,虽然会拒绝某些用户的投保,但是也不枉收人家的保费。

「相互宝」放纵低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个体可以准确评估自身风险」的问题,更是在纵容逆向选择。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产品号称为某种特征的用户提供保障服务,但是不设置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蜂拥而来参与的,一定是本来就极大概率会产生这种特征的用户居多。

说人话!

既然「相互宝」没有核保环节,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运营,它最终会吸引越来越多被保险公司拒保、身体有潜在重疾、经济压力大、工作焦虑的人群。

不根据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类、核保,实际上是对健康人群的不公平,健康人群额外负担了非健康人群的额外健康风险,而且也变相地鼓励了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逆向选择(通过某些手段隐瞒健康状况而投保,这个并不一定能查出来)。

有数据为证。

年5月7日,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全国首份《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白皮书中指出了网络互助成员群体画像:

79.5%的参与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

36.95%的参与者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

72%的参与者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68%的受访者没有商业保险;

1/3的成员来自农村和县域;

近6成成员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参与门槛如此之低,中低收入用户画像如此集中。劣币驱逐良币,最终一定会发生。

理赔案件越来越多,参与分摊的优质用户却越来越少,导致每个优质用户分摊的钱越来越多,良好的互助生态,将会逆转,从而导致「相互宝」平台里,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崩盘。

而对于传统的商业保险来说,由于层层审核程序,提高了参保的门槛,最终在理赔概率上,也和我国各年龄段人群的重疾发生概率,基本一致。

「相互宝」走上了和商业保险相反的道路。

它想守正出奇,却极有可能剑走偏锋。

明哥在这里立个大大的Flag:

由于「相互宝」在参与环节时的低门槛,造就了逆向选择,最终平台上申请理赔的比例,一定要大大高于正规的商业保险公司的理赔率。

为了平衡资金,「相互宝」别无他法,只能提高拒赔率,找出健康告知环节中各种既往病史(哪怕是良性的、可自愈的),来作为拒赔的理由,并且让申请者,咬口无言,大费周章。

相信我,你只要愿意花一分钟,在网络上搜索拒赔的新闻,你看都看不过来。

4

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留意「相互宝」的坑,并不止这一个。

「相互宝」规定:

30天~39周岁的参与者,拥有30万互助金;

40~59周岁的参与者,拥有10万互助金;

60周岁及更年老的参与者,自动退出「相互宝」,只能申请老年版。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来计算,60-80岁得重疾的概率是60岁之前得重疾概率的2.2倍。

60岁以后怎么办?

被强制退出,以前分摊缴纳的钱,也不再退还,打了水漂。

「相互宝」老年版,最高也只保到了69岁,那70岁之后怎么办?

而且40-59岁的10年间,最高互助金额也只有10万,最高发的年龄反而保障最低甚至没有了,这是反人性的。

随着参与者年龄增长,「相互宝」却主动对被保险人实行降额互助,而且在60岁之后的疾病高发年龄段,主动抛弃了他们。

更可笑的是,「相互宝」宣称保障的种重大疾病中,有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老年病,然而,只续约到60岁。那又有多少人,60岁之前得老年痴呆症呢?

「相互宝」仅保障种重疾、5种罕见疾病,并没有常见高发的轻症保障。所谓的轻症,其实就是重疾的极早期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就很可能会发展成重疾。它规定了,只有等病情特别严重的时候才能赔。

「相互宝」的保障范围着实有限!

如果有人因为参与了「相互宝」,就认为这等同于市场上正规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忘记了在青壮年时期投保重疾险,一旦晚年发现了差异,再想去买重疾险,都买不到了。

既然不是正规的保险,而只是网络大病互助计划,所以,「相互宝」可以随意更改规则。

比如,甲状腺癌之前可以互助30万,目前只能只能互助5万。

保险有《保险法》和银保监会进行监督规范,只要合同写了保障终身,就一定会保终身。

但是,「相互宝」在用户使用条款中声明:*策因素、官方行为,甚至用户流失,都有可能导致保障终止。

换句话说,就是这类平台受众广、监管弱,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社会风险,所以在极端情况下,互助计划是有可能无法持续的。

之前银保监官方也发文称: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

加上现在,马云炮轰中国金融系统后,在公众面前暴露了借呗、花呗等小额贷款业务,是如何暗中撬动了倍杠杆,制造金融风险后,蚂蚁平台已经全方位纳入了监管体系。

如果「相互宝」,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的深入,最终发现规则设计导致拒赔率高、分摊金额上涨,民众怨声载道,逼迫监管层出手关停,那1亿个曾经参与者的金额,就打水漂了吗?

5

产品刚上线时,信息很有限,绝大多数用户抱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初衷,无条件地加入了「相互宝」参与者的队列中。

但是,随着分摊金额的上涨,规则的变更,以及更多拒赔新闻的曝光,参与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运营细节。

「相互宝」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

年11月第一期,分摊人数还在1.亿;

到了年12月第二期,分摊人数已经下降至1.亿;

刚刚公布的1月第一期的分摊人数已经下降至1.01亿。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退出人数超万。

其中,大病互助计划的参与分摊人数,在年12月第一期跌破了1亿至.4万,而到了今年1月第一期,分摊人数已经跌至.6万。

蚂蚁集团推行网络大病互助计划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只顾着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传播性,却忘记了参考传统商业保险的优点,试图利用轻资产、重运营的模式,来为全社会提供一种保险之外的大病互助模式。

然而,现实将变得越来越骨感,甚至残酷。

随着分摊人数的下降,存量参与者的每期分摊金额将持续上涨;

参与者之间会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

为了维持产品的运行,平台将不断提高拒绝赔付的概率,甚至再次更改规则;

更多的人会选择离开,不断往复循环……

要想打破宿命,「相互宝」必须放弃互联网金融无往而不胜的执念,弯下腰来,向传统商业保险学习他们在产品设计上的优点,转型成为一款互联网上的商业保险。

6

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参与「相互宝」,很大程度上就是凑钱做慈善,为社会献爱心,对自己起不到人生保险的作用。

如果你有闲钱,有爱心,支持「相互宝」,无伤大雅;

如果你收入并不宽裕,家庭也未实现财务自由,那么,商业保险才是最安全、最稳固的选项。

经历了疫情肆虐、经济寒冬的年,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家庭,开始将配置商业保险,作为人生的标配了。

人们买商业保险,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健康、家庭、人生加一条安全带,当面临重大疾病、突发意外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不至于无钱医病,求助无门。

主流的商业险种中,最重要的是:重大疾病保险。

再过14天,过了1月31日,我们国家对重大疾病保险的定义,就要重新修订,将大幅提高保费,降低某些重大疾病的理赔力度。

这是我们国家,运行了13年的保险行业,做出的最重大的修订,关系到每一个投保人家庭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有必要反复提醒读者。

明哥测算过,同样保障力度、理赔金额的重疾险,在1月31日之前买,和之后买,真实的理赔金额,能够差距75万元。

市场上所有主流的重疾险,都将要在1月31日下架,重新上架修订版、缩水版、阉割版的产品了。

现在保险市场上,最受欢迎、最主流、绝对没有坑的重疾险是达尔文3号

它保额高,覆盖面广,性价比高。人一辈子可能遭遇到的种重症,25种中症,50种轻症,全部在它的保障范围。

(1)60岁前能赔%保额,市场最高配置

假设买了50万保额。如果得了重疾,60岁之前直接赔90万,相当于额外送了一个保额40万,保到60岁的定期重疾险。

(2)癌症二次赔%,也是一流标配

癌症在所有重疾理赔中,占比超过7成,特别高发;很难治愈,易复发、转移。

绝大多数普通重疾险,在投保人的1辈子里只赔付1次。达尔文3号可以赔2次,相当于多1份赔癌症的保险,且第2次赔付比例高达%。

以50万保额的方案举例,假如第2次罹患保单中的癌症,则赔75万。

(3)没有重疾,也赔付轻症、中症,后续不用缴纳保费。

只要合同没有终止,先出现的轻症(中症),就可以按照约定比例(如:30-50%)的保额金额,赔付。

轻症(中症)先行赔付,并不影响未来第一次罹患重疾之后的全部保额赔付。

并且,包含了轻症(中症)赔付条款的产品,通常会有豁免条款。也就是说,投保人后续就不用为被保人缴纳保费了,保单一直有效。

这些理赔待遇,只有达尔文3号做到了!

只有年1月31日之前的达尔文3号做到了!

点击上面小程序,进入该险种的咨询、投保界面。点击「预约顾问」,向专业人士咨询。点击「投保」按钮(试算的某种组合):

灵活选择各种组合,测算每年保费。少的只需要每年元,高保额且保障至终身的每年需要1.06万元。丰俭由人,灵活适配。

我们建议选择「基本保额」为50、55万元,「缴费年限」越长越好,比如:30年。

最后再提醒一次:

这款卖得最火的重疾险种,即将在年1月31日下架。

由于投保人踊跃,目前限制了人口最多的十几个省份/直辖市投保人才有资格。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不在其中,可以先「预约顾问」咨询,她们会建议保费、理赔力度差不多的另一款重疾险:对投保人地域无要求的重疾险:守卫者3号

想知道对本次重疾险定义修订的历史事件,更详细的解读,也可点击阅读:

最后14天里,你做了这个决定,会比别人多赚到75万元

我敢发誓,你只要花费2分钟阅读这节内容,你就恍然大悟:原来商业保险如此简单,又如此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