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的临床治愈是当前可以实现的乙肝理想治疗目标,实现临床治愈后的患者,后续出现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既往的一些研究表明,临床治愈后注射预防性的乙肝疫苗有助于促进表面抗体的产生,超过80%的临床治愈后患者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以实现表面抗体≥10IU/L,但具体该选择何种剂量、频次的乙肝疫苗更有效,目前还未达成共识。
针对这一问题,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陈新月教授在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上给我们进行了分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乙肝疫苗可以促进表面抗体的产生
陈新月教授团队回顾性的分析了实现表面抗原清除的患者,其中有位患者注射了乙肝疫苗的注射,位未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结果发现:
注射疫苗可以促进表面抗体产生
结果发现,疫苗组有78.1%的患者出现了表面抗体(≥10IU/L),有71.2%的患者抗体达到了IU/L,有56.2%的患者抗体达到了IU/L。
而非疫苗组,仅41.6%的患者表面抗体(≥10IU/L),32.7%的患者抗体达到了IU/L,有17.8%的患者抗体达到了IU/L。
增加疫苗次数有利于促进抗体产生
使用不同类别的疫苗不影响表面抗体的产生,但增加疫苗的使用频率可以促进表面抗体的产生,并有利于抗体达到较高水平。
具体来讲就是,当疫苗使用≥9支时,有91.5%的患者出现了表面抗体,且有85.8%的患者实现了表面抗体≥IU/L,而1-8支,有67.9%的患者出现了表面抗体,有57.2%的患者表面抗体≥IU/L。
另外,研究还发现,注射乙肝疫苗,是影响表面抗体达到IU/L的最强因素。且疫苗整体安全性良好,多为在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和轻度疼痛,数小时至3天内即可恢复正常。
为什么疫苗可以促进抗体的产生?
相信有不少战友会好奇,为什么疫苗可以促进抗体的产生呢?
这项研究通过对疫苗组和非疫苗组患者的免疫细胞及表面分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接种疫苗后,患者体内总B细胞、类别转化B细胞升高,在24周时显著升高,浆细胞于12周时显著升高而24周时快速下降,这些变化有利于促进表面抗体的产生。
简单而言,疫苗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促进抗体的产生[1]。
总结
注射疫苗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免疫系统,促进临床治愈患者体内表面抗体的出现,并能提高抗体水平。使用疫苗频数≥9支更有助于表面抗体的阳转和高抗体水平的产生。
但每位战友的病情不同,具体是否注射疫苗,或者疫苗注射的频率,还是要听从主治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