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以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低病毒血症
乙肝低病毒血症,是指乙肝患者经过一年以上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体内HBV-DNA的水平有明显下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间断的检测HBV-DNA,或者持续性检测到HBV-DNA,并且每次检测的结果都是HBV-DNA维持在2,IU/ml以下。出现低病毒血症,就说明患者未能完全发生病毒学应答,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还没有被完全清除,仍会导致肝损伤和肝纤维化。从最新的研究数据来看,低病毒血症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的风险,要比持续病毒抑制的患者高10倍左右。
对于第一次抗病毒治疗没有形成完全免疫应答的患者,低病毒血症还可能影响后续对药物的耐药性,更容易产生耐药反应,进而影响应答的形成。所以,如果不及时处理低病毒血症,会对患者造成损害,有出现肝硬化、肝癌的风险。
2.治疗不全面
在服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已经出现了肝功能的异常,说明肝脏已经受到损伤,此时只抗病毒,不进行保肝抗炎治疗,那么肝脏损伤持续存在,在不断受损修复时,肝硬度值已经出现了升高,这种情况下在单纯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不全面,我们知道,抗病毒治疗只是单纯的抑制病毒的复制,并不能阻止已经出现纤维化的进程,导致了发展成肝硬化。
另外,如果乙肝合并了其他的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药物肝等,那么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要针对其他病情进行治疗,降低对肝脏的损伤,只抗病毒无法有效阻止肝脏纤维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