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公筷公勺
你开始用了吗
随着有序复工复产
最近在上海
公筷公勺的使用逐渐成为
新的健康风尚
▼
01:28上午10点,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老字号开门迎客,消费者戴好口罩,测温正常后进店选购。
在位于莘庄的一家商场,餐饮商户已经有91%恢复营业,顾客们对室外用餐位青睐有加。
记者发现,不少室内餐厅关闭了中央空调设备,打开两侧门窗保持通风,并将顾客安排在不同区域就餐。此外,很多餐厅的餐桌上还增设了公筷公勺,这一举措受到不少顾客支持。
据了解,上海多家老字号餐饮企业已率先使用公筷公勺。发起使用“公筷公勺”倡议的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希望通过此举,加快养成餐桌文明健康的新习惯。随着加速复工,截至3月19日,上海餐饮业的复工率已达到70%。
用公筷不是“瞎讲究”
多地倡议就餐使用公筷公勺
改变陋习
不妨就从下一顿饭做起
▼
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卫平介绍:
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是传播病原微生物。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这些饭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
“比如,能诱发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就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刘卫平说。
数据显示,中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聚餐时,大家用私筷同吃一盘菜,只要一个人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可能传染给其他人,这也是不少家庭“一人得病,全家感染”的重要原因。
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也会因此传播。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
近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接连发起公筷倡议。广州市29家餐饮龙头企业、星级酒店等,主动推行公筷制;浙江省十个部门联合倡议在单位食堂、餐饮行业、居家生活中,全面推进“公筷公勺”;江苏泰州则于3月9日出台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对公勺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规范。
“长久以来,用筷子吃饭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给客人夹菜,虽然体现了待客的热情,但客观上,确实增加了病毒传染的可能性。”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会长徐华龙说。
“改变陋习,不妨就从下一顿饭做起。”刘卫平说,“就餐时要大胆地提出使用公筷,而不应该碍于面子而维持原状。”使用公筷就是保护你我,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