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肝患者(包括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占总人口的7.5%,这较原来的10%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了,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仍然有很多表面抗原阳性人群,如此众多的乙肝人群到底是怎么得的?接下来的几期我们来详细了解。
多数乙肝并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时传染的。在人们心目中,好像乙肝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一旦知道谁得了乙肝,生怕传染给自己,躲避不及,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会因此不接收、不录用,给乙肝患者带来了心理上的沉重打击和巨大压力。殊不知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患者一般性接触,诸如握手、交谈、共事、共餐、一同上课等等,并不会导致乙肝传染而发病。乙肝传播主要途径是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另外,医源性传播,特别是不正规的手术、拔牙等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传播途径。
成人感染乙肝的机会不少,但是极少成为乙肝患者。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包括汗液、唾液、尿液、精液等)都可能带有乙肝病毒,而乙肝患者广泛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日常接触的物品中,如汽车把手、门把手、卧具等等,都有可能带有乙肝病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乙肝病毒在所难免。在我国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数众多,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上的,却又极少成为真正的乙肝患者,基本上都是一过性感染。成年人机体免疫机制健全,免疫功能完善,病毒一旦进入体内,凭借自身强有力的免疫识别和防卫能力,即可将乙肝病毒彻底清除,不留隐患,他们可能在日后的某一次体检化验时,发现乙肝病毒的抗体为阳性。最能说明成人不怕乙肝病毒的实例就是,乙肝患者的配偶很少得乙肝。有针对多对乙肝夫妇的调查研究表明,两方都患病的几率仅为6%。乙肝夫妻接触之密切,非他人所能比,为何一方有乙肝,另一方却很少得乙肝呢?乙肝病毒对于成人威胁并不大,这主要源于成人所具有正常免疫机制,使得乙肝病毒无可奈何。据统计,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乙肝患者的几率仅有2%~3%;而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几乎%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胎儿、婴幼儿、儿童期感染乙肝最危险。年龄越小,感染乙肝病毒后,危险越大。由于小孩子机体发育不全,免疫系统也不完善,抗病能力薄弱,对于乙肝病毒没有识别能力,一旦乙肝病毒入侵,很难动员、调动机体免疫体系,进行有效地防卫,乙肝病毒往往长驱直入,根植于人体肝脏,与肝细胞发生整合,形成顽固、甚至于永久的病毒携带状态。胎儿在母体子宫中感染乙肝病毒,几乎都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终身携带而不显性发病,也有可能在青少年时期或中年时间突然发病成为显性肝炎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机制日臻完善,乙肝病毒对于人体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小,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乙肝病毒的威胁性依次减少。因此,乙肝预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婴幼儿上,新生儿一出生,就按计划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目前的母婴阻断技术非常完善,乙肝妈妈一样能养育健康的宝宝,一定要做好产前体检,围产期保健和产后预防,切莫隐瞒病医院生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