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54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上(以下简称:EASL),AiCuris公司公布了一项除核苷类似物(NAs)和干扰素(IFN)之外的另一方向乙肝治疗靶点,即AIC。该乙肝新药研发已于年4月份公布了首个人体临床结论。
专注传染病药物领域,乙肝在研新药AIC,顺利进入二期试验
凡是在制药行业待过的人,应该都不会不知道Bayer公司,汉译为拜耳,也是全球著名的德国制药行业龙头。AiCuris公司属于拜耳公司分拆后的公司,主要专注于研发传染病药物领域。在根除治疗慢性乙肝难点方向,该公司研发的ACI为一种灭活羊副痘病毒颗粒制剂,主要优势或者说是新靶点,为激活T细胞应答与调节细胞因子释放。
从该新药第一期试验结论看,首先是对人体发生不良事件较少,参与试验的32人,为乙肝e抗原阴性与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其中部分曾经接受过抗病毒治疗,一部分未接受过任何药物治疗。因为AIC属于治疗性乙肝疫苗之一,单剂量递增用药后,主要观察对人体安全性评估。
AIC第一期参与试验的32人,并未发生血液学、临床化学、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的异常。该在研新药属于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该新药为治疗性乙肝疫苗,主要通过单次静脉注射,评估药物安全性、耐受性、药效学等,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试验。AIC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能够诱导土拨鼠表面抗原消失,并产生对应抗体,而另医药界认识该在研乙肝新药。
小番健康认为,从原理上,AIC属于一种人体免疫调节剂,从第一期人体安全性评估看,该在研新药没有已知的不良事件。因为在乙肝新药研发期间,一些药物虽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却可能诱发肝炎爆发,很难通过第一期人体安全性评估,而新药首先应该观察的并不是疗效,而是长期给药后对人体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AIC的治疗组实现了e抗原阴转,并产生对应e抗体,但是表面抗原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短暂出现表面抗体阳性。3剂量组和4剂量组,发现3例该药治疗后HBV-DNA升高,其中1例,在1年后续随访期间,体内表面抗原水平持续下降至32%;另外2例乙肝患者表面抗原水平没有变化。
总体上,该在研治疗性乙肝疫苗符合人体安全性评估,第一期试验结论显示,AIC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单剂量该药所有剂量组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乙肝治疗药物靶点方向,通过主动打破乙肝患者机体免疫耐受,即刺激免疫,诱导机体免疫应答,进而实现清除体内乙肝病毒作用。
小番健康结语:该在研新药属于治疗性乙肝疫苗,也是目前全球乙肝创新药中该方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前面小番健康其实已经简单介绍过治疗性乙肝疫苗,主要通过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一种免疫调节剂类药物。目前该靶点在研的还有TG(T)、JNJ、ChimigenHBV等等,包括已经上市的ABX。
也有一些相关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发失败,包括ePA-44、GS-、Theravax(DV-)等都可以从公开信息查到研发终止或不再继续披露研发进度。以上治疗性疫苗-AIC第一期试验数据和结论来自EASL,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