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表明,我国乙肝发病率逐年上升,大约有1.2亿人均携带有乙肝病毒。而乙肝病毒控制不当,治疗不及时等则非常容易向肝癌及肝硬化转变。这也是肝癌成为我国高发癌症的原因之一。
而更让我们“谈乙肝色变”的是,我们知道它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所以很多人见到乙肝患者更是像见到“瘟疫”一般。
但大家对乙肝的惧怕,也仅仅是停留在惧怕的阶段。并不曾深入的了解到底何为乙肝,它是如何传染的,又有哪些高危人群,症状表现有哪些,如何治疗?
其实乙肝并不是“瘟疫”,而了解乙肝,认识乙肝,才是我们高效预防乙肝,消灭乙肝的最终策略。
乙肝传播途径
乙肝与艾滋病一样,通过血源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对身边的乙肝患者并不需要惧怕甚至远离。与他握手、拥抱、一同吃饭,共用办公用品等都是安全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则要注意一些细微的血液暴露导致的传染,例如牙刷、剃须刀等个人卫生用品一定不要混用。另外还需注意的情况包括有输血、注射以及血液制品和各种有创伤的操作的时候。夫妻性生活也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可以带安全套以做预防。另外一个最重要的血源途径的传播方式便是母婴传播。
乙肝高危人群
1.14周岁以前的儿童
研究表明,慢性乙肝与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有密切关系。胎儿及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则约有90%~95%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则只有3%~6%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2.家族中有乙肝患者
乙肝传播的一大途径就是母婴传播,因此母亲乙肝e抗原阳性,则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很大可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精液中也可检测出乙肝病毒,夫妻性生活时,如不做好预防措施,也很可能被传染。
3.免疫功能低下者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因免疫功能功能低下,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则非常容易演变为慢性乙肝。
4.既往肝病史感染者
本身曾患有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肝炎或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疾病,则在感染乙肝病毒后,非常容易变成慢性乙肝,通常预后也较差。
乙肝症状表现
乙肝通常会有6周到6个月长短不一的潜伏期。当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可考虑为乙肝,一定要及时就医。
全身乏力,易疲劳,可有轻度发热,类似感冒。
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等,需与消化道疾病区分。
出现黄疸,表现为尿黄、皮肤黄、眼白发黄等。
肝区疼痛,一般不会剧烈疼痛,有隐痛或是压痛、叩击痛。
肝外表现:出现肝病面容(面色黝黑晦暗)、肝掌(手掌大小鱼际充血)、蜘蛛痣(毛细血管团呈放射状扩张)。
慢性乙肝治疗
和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一样,慢性乙肝的治疗也是一边靠药物控制,一边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目前规范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在服用抗HBV药物后,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性。
生活中,乙肝患者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饮食上忌辛辣刺激及烟酒,宜清淡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高脂高油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定期复查,避免滥用药物。
是不是发现,其实乙肝也不是那么恐怖,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的预防乙肝的发生及发展,对乙肝患者更多的鼓励,同时向身边人传播正确的乙肝知识。如此发展,相信慢性乙肝会离我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