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开通仪式
“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开通仪式现场
2008年7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开通仪式。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屈盛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在京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了开通仪式。开通仪式上进行了“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内容演示。周和平副部长和王文章院长按动水晶球,开通“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 开通仪式由张庆善副院长主持。周和平副部长在开通仪式上讲话,他指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紧急行动,万众一心,共同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温家宝总理在赴北川指导抗震救灾时明确提出:“我们要保护好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古老文化和文明。”“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开通,就是落实*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抢救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对于宣传羌族文化,抢救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文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羌族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北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曲。羌族因依山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在漫长的岁月中,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震惊世界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羌族聚居区带来了几近毁灭性的灾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灾区内羌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坏。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后,*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慰问受灾群众。地震后不久,文化部立即启动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规划和确定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并从文化传承人、传习活动场所、文化遗产实物抢救等多角度进行灾区文化生态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6月24日曾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来到四川地震灾区,召开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恢复重建专家座谈会,商讨地震灾区特别是羌族文化抢救方案。在此基础上,创建并发布了“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 “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是一个不断丰富更新的上展示平台,用不同的专题展现羌族古老悠久的历史文明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以及当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展示羌族文化的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并汇集与羌族文化相关的学术论文、专题报道、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