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p回顾:p
TUhjnbcbe - 2020/8/13 9:04:00

南玻A:高速成长的玻璃行业龙头


财*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水平,是许多学者长期以来判断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标尺,也是中央*府多年孜孜以求的目标。造成教育部门花钱烦恼的原因,一是教育经费超出教育的常规需求;二是教育经费支出的制度安排不够合理。原标题:苦乐不均的4%:对教育*策刚性的思考财*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水平,是许多学者长期以来判断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标尺,也是中央*府多年孜孜以求的目标。时任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央财*已按全国财*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在2013年的*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再次强调国家财*性教育投入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了4%,兑现了*府19年前的承诺。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下称《纲要》),明确提出了4%的目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投入,按照我国教育财*责任主体的划分,地方*府的教育投入约占95%、中央*府的教育投入约占5%,地方*府对于4%目标的兑现,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换个角度看,4%是全国平均值,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地方*府的财*实力参差不齐,整齐划一的*策是否会造成区域之间新的差距?对于发达地区,同样的*策是否会带来新的矛盾,值得我们思索。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由于经济增长乏力、财*收入增幅缓慢,即使严格执行教育财**策,教育投入仍捉襟见肘,生均投入依然很低;但在相对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和财*收入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教育投入同样执行三个增长的*策要求,经费数量增长迅速,生均经费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比如,2010年河南省的生均高等教育经费(含科研)为5914元/人,北京市的生均高等教育经费(含科研)为72941.3元/人,上海市的生均高等教育经费(含科研)为43316.3元/人。虽然从2005年全国财*性生均高等教育拨款额4986.6元/年人,增加到2010年的9206.3元/年人,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16.92%,但在财*性生均经费拨款持续增加的同时,地区间差异却也在扩大,生均财*拨款最高的北京是河南的12.33倍。再如,2009年北京地方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6016.18元/人,上海地方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7340.3元/人,而最低的河南只有2271.1元/人,上海地方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河南的7.64倍。尽管从2002至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财*投入的省际均等指数逐年提升,但差异还是相当大的。这也正是谈松华委员在2012年两会上提到的钱多后的烦恼:沿海地区迅速增加的教育投入,可能进一步加剧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本已存在的教育投入差距。就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在长期执行三个增长*策过程中,教育经费几年翻一番,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迅速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十分优越,已经达到或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随着入学人数的减少,部分学校原有硬件资源甚至还处于半闲置状态,因而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的需求在逐步减少。然而,每年的教育投入却在快速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经费,在财*支出讲绩效的当下,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倒成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负担。因为当年的教育经费必须当年花完,否则将违背三个增长法律要求,再者如果经费花不完,也会影响到下一年度教育经费的预算安排。造成教育部门花钱烦恼的原因,一是教育经费超出教育的常规需求;二是教育经费支出的制度安排不够合理。教育经费支出分为事业性支出(含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与基建支出,在实际预算中是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几个方面来安排的,人员经费的标准是固定的,公用经费的比例也是相对稳定的,在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之外的经费都要以项目经费的形式来安排和使用,其结果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占教育投入的比例偏低,项目经费比例偏高,有的地方*府基础教育的项目经费接近50%的比例。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教育支出主要是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除了一些设施建设外,日常业务工作中真正能称得上项目的并不多,而这些工作也是需要经费支撑的,所以项目经费占比过大,挤占了其他方面的教育经费开支。但无论如何教育经费是要花掉的,在现有的制度下仍然要以项目经费的名义花掉这些钱,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就要想方设法立项目。把一些未到使用寿命的设施设备重新整修和更换。把日常工作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包装起来向财*申请预算。实际上,这些经费所起的作用与日常业务经费的作用相同,只是换了一件外衣以不同的形式得到这笔经费而已。当然,这种做法巧妙地缓解了公用经费的不足。这些做法显然与*策制度不相符,但在实际中却大量存在。这些混乱的行为更加促使我们反思*策制度的合理性。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任何*策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个好的*策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完成了*策的使命,就应及时退出,或用新的*策来替代,以适应新情况和新发展的需要;第二,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在*策设计上应坚持*策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以满足不同区域事业发展和公共治理的需要。(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策与治理研究院副教授)


【行情回顾】


(徐颖之通讯员徐哲锋)


未来股市关注三方面

1
查看完整版本: p回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