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对冲基金神话难续(上)——走下神坛的王者们》《对冲基金神话难续(中)——过剩的富翁游戏》----------------------------------------------------------------------和其他华尔街机构最不同的是,对冲基金拥有所谓的“可拓展性”。对冲基金经理可以轻易将自己的年终花红从百万级别翻倍至千万级别,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资金,扩大基金的规模,几乎不需要做任何额外工作。绝大多数对冲基金收取资产规模百分之二的管理费,用于日常开支及员工薪金。一位管理着3亿美元的基金经理一年可以收取6百万美元,加上盈利部分的20%。如果资产规模增至30亿美元,那么管理费就会达到6千万美元。如果那样规模的基金一年回报率为6%,收入1.8亿美元,经理就能从中得到3600百万美元。这种盈利模式听上去真的非常聪明的运用了哈佛学位。但是,这个看上去诱人的模式已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一位管理着高达50亿美元资金机构的首席投资官将典型的对冲基金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在早期,基金刚刚成立时,经理们往往都斗志昂扬,并且虚心地接受自己不懂的东西。这应该是注资对冲基金最好的时机,但也是最难的,因为此时的基金规模很小。一旦基金获得了阶段性成功,那么作出投资决策的经理们就获得了足够的信心,这时的基金还没有特别出名,投资者们是可以投资进入的。之后的第三阶段就好像是倒下之前的高地。基金变得很“火爆”并且开始拒绝一些投资者。此时的对冲基金就好像飞速扑向火堆的飞蛾,闪闪发光但事实上却已经走投无路。在第四阶段,基金经理的名字可能出现在竞购棒球队的名单上,或者成为了汉普顿亿万豪宅的购买者。在这一阶段,基金经理已经变得过度自信,几乎也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Carey商学院的助理教授Jim Kyung-Soo Liew表示:“基金的规模越大,就越难保持强劲的势头。因为可以让这么一大笔钱产生回报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对冲基金的成功也反过来伤害到了自己。基金投资者们原有的优势,包括可以获得更好的信息以及相关竞争者较少,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对冲基金时代的早期,只有不到5000亿资金在数千个私人投资池中追逐市场失效带来的机会。当时,股价变动还是以分数为单位,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尚未采用全面公布信息法。2000年开始生效的该法案阻碍了公司高管层和交易员之间的信息来往。在2000年以后,对冲基金开始聘请兼职的专业顾问来为自己提供信息,这些顾问都来自企业内部。*府随后打击了这一行为,并在一些案件中以内部交易来定罪。功能强大的电脑交易系统的崛起,让交易速度成为了对冲基金仅剩的优势之一。随着回报率的降低,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们开始变得像升级版的共同基金。那些投资于对冲基金的富人们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开销是否是值得的。这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因为2008年在金融危机前,对冲基金为不良的按揭衍生品提供了大量需求。但与此同时,数以百亿的退休金已经被投资在了对冲基金之中。其中以Bridgewater的全天候基金为例,今年截止6月末已经下跌了8%,而同期标准普尔则上涨了10.3%。这意味着如果对冲基金业发生了全方位的危机,那么无数退休人士的金融安全将会受到威胁。就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小。创造拥有亿万财富的对冲基金经理的年代或许已经过去了,但对冲基金本身依旧充当着帮助投资者管理风险的角色。对冲基金业最近的萎靡不正或许可以帮助人们看清现实:不论他们购买多少价值上亿的毕加索油画,对冲基金大佬们并不是魔术师。投资者们越早发现这一点越好。
16、当你穿上了爱情的婚纱,我也披上了和尚的袈裟
男子刀割肛门自医便秘 致30厘米小肠脱出体外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