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概是国人最熟悉的传染病之一。由于卫生条件较差,缺乏乙肝疫苗预防,对疾病的应对措施有限,年,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9.75%,据此推算,当时我国慢性乙肝病*携带者约为1.2亿人,是全球乙肝疾病负担最严重的国家。经过预防手段的不断加强,年我国乙肝病*携带者人数降至万例。
乙肝病*
乙型肝炎病*(hepatitisBvirus,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科,该科病*包含正嗜肝DNA病*属和禽嗜肝DNA病*属两个属,引起人体感染的是正嗜肝DNA病*属。
传播方式
一、血液传播:
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二、胎源性传播:
如孕妇带*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现在可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三、医源性传播:
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污染后消*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乙肝传播途径之一;血液透析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四、性接触传播:
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重要的乙肝病*传播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具体因人而异。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携带者亲吻。
五、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传播,成为隐匿的乙肝病*传播途径。但是一般被污染的物品含病*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致病目的,往往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极为少见。
易感人群
一、医护人员:
因为医护人员有时会直接接触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或分泌物,所以医护人员属于乙肝易感人群。
二、机体免疫力较差者:
各年龄段机体免疫较低者都属乙肝易感人群,因为当乙肝病*侵袭人体时,免疫力低下者不能识别、清除乙肝病*,从而导致机体感染并携带乙型肝炎病*。
三、儿童: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及不成熟,当乙型肝炎病*侵袭机体时,不但不能及时识别、清除乙型肝炎病*,而且较易产生免疫耐受,从而导致机体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
四、老年人:
老年人不但全身免疫力会下降,而且身体各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的功能都会发生明显退化,从而导致肝脏血流量减少,肝脏吸收、代谢、解*能力减弱,因此不能及时有效清除乙型肝炎病*,所以老年人属于乙肝易感人群。
五、孕妇:
因为妊娠后母体得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此时孕妇的肝脏负担不但会大大加重,而且抗病度能力也会随之明显下降,从而导致乙型肝炎病*侵袭人体后不能被及时有效清除,所以孕妇属于乙肝易感人群。除此以外,乙型肝炎患者的配偶、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密切接触者也属于乙肝易感人群,同样需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携带者自我管理措施
一、定期随访:
慢性HBV携带者暂时不需抗病*治疗,但应每3~6个月检查乙肝“两对半”、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对年龄30岁,特别是男性或有肝癌家族史者,即使ALT(谷丙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也强烈建议做肝组织学检查确定其是否需要抗病*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一般不需抗病*治疗,但也应每6个月进行一套上述检查。
二、切勿乱治:
乙肝病*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病*感染者每年的表面抗原自然转阴率只有2%左右,所以不要轻信“转阴特效药”、“草药”、“偏方”、“秘方”、“细胞免疫治疗”等广告宣传盲目追求表面抗原转阴,不要滥用药物,加重肝脏负担、增加将来抗病*药物的耐药几率。
三、劳逸结合:
乙肝病*携带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减少身心压力,绝对戒酒,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忌熬夜,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如蔬菜、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
四、养成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不要与其他人共用剃刀、修面工具、牙刷和盥洗用品。
乙肝知识小误区
责编|彭友
图片来源|网络
校对|刘思宇杨涵
指导教师|王博
校团委|宣传部
幸得识卿桃花面,自此阡陌多暖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