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太长懒看?摘要速读
??乙型肝炎病*(HBV)是一种DNA病*,增殖过程特殊,可导致乙型肝炎(乙肝)。??健康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在多数情况下足以抵御乙肝病*的侵犯。??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面对面交谈、握手、相邻就座、共同进餐等)不会传播乙肝病*,其主要传播方式为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包括性传播)。??避免与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携带者的日常接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更没有任何理由孤立、歧视他们。??预防乙肝感染的最关键措施为接种乙肝疫苗。01什么是乙肝?乙肝病*长什么样?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导致的一种病*性肝炎。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慢性乙肝患者约有万人,而乙肝病*携带者更是有万人;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些诸如“别碰得乙肝的人”“乙肝治不好”“感染乙肝一辈子都毁了”这样的错误论调。不过,虽然我国乙肝人群众多,传言描述恐怖,但只要理性认知、预防有方,我们会发现许多人对乙肝的担忧往往是杞人忧天——其实,乙肝病*并没有传言中说的那样邪乎。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引发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乙型肝炎病*(HBV)。乙型肝炎病*在分类学中被归入嗜肝DNA病*科(hepadnavividae)中,是一种DNA病*。乙肝病*的核心是遗传物质DNA及DNA聚合酶(请见后文),其外包裹着衣壳和包膜。在包膜上,分布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衣壳内部,隐藏着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图I:乙肝病*结构图。图中蓝色圆圈为病*包膜,绿色六边形为病*衣壳。如果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乙肝病*感染者的血液,我们可以看见大球形、小球形和管形三种乙肝病*颗粒。乙肝病*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呢?其实,大球形颗粒才是乙肝病*本体。一般认为,在乙肝病*增殖时,病*会合成大量的包膜,为自己准备“外衣”;而在合成包膜的过程中,往往会过量合成,而那些过剩的包膜便成了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聚合起来,便形成了管形颗粒。02
乙肝病*如何增殖?
乙肝病*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不过,乙肝病*的双链DNA和其他DNA病*以及细胞动物的DNA不太一样——它的两条DNA链,是不一样长的。两条链中的负链(-)是完整的,而另外一条正链(+)的长度是可变的:有时长度能达到负链的80%以上,有时却只有负链一半那么长,能有多长基本随缘。可见,乙肝病*的DNA十分特别,而它的复制过程也非常复杂(不要害怕!下面的解说与图示并不难~)。当乙肝病*侵入细胞后,脱去衣壳释放出遗传物质DNA。当病*DNA潜入细胞核后,DNA聚合酶会开始着手收拾乙肝病*DNA正链的烂摊子,依照负链提供的模板,将其缺失的片段补齐,最终形成了完整的闭合环状DNA,称为cccDNA。cccDNA形成后,RNA聚合酶便凑过来,开始进行转录工作。转录的过程中会产生若干条不同长度的单链mRNA,其中最长的一条最为重要:它不仅能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还能作为病*前基因组RNA,承担着乙肝病*遗传物质复制的重要工作。当病*前基因组RNA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均合成完毕后,两者会与DNA聚合酶一同组装成乙肝病*核心颗粒。此时的核心颗粒,只是处于初代版本,还需要进行些许优化;而优化的过程,也是乙肝病*DNA复制过程的“正片”:逆转录酶凑近核心颗粒,将前基因组RNA作为模板,逆转录出乙肝病*DNA的完整负链;负链DNA合成完毕后,完成使命的前基因组DNA会被闻讯前来的RNA酶降解掉;而与此同时,DNA聚合酶开始随缘合成正链DNA,随随便便合成一截正链DNA便草草了事,这就形成了乙肝病*核心颗粒的最终版本。在核心颗粒合成、优化的过程中,乙肝病*的衣壳、包膜两部分的相关蛋白质也都合成完毕,最终这几部分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乙肝病*,释放到细胞外(或留在细胞内),继续去感染别的细胞(或再次进入复制环节)。图II:乙肝病*的复制过程。可见乙肝病*在复制中会经历DNA→RNA→DNA这样的的变化过程。由于乙肝病*在复制中会经历十分特殊的DNA→RNA→DNA这样的变化过程,而RNA的变异概率较高,因此乙肝病*产生变异相对容易。目前已发现多种乙肝病*分型,不同分型的乙肝病*传染特征及感染预后存在些许差异。03乙肝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怎么治?
乙型肝炎主要分为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此外还有无症状的乙肝病*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时先是轻微发热、全身疲倦、肌肉痛、头痛、食欲不振,随后会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和胀痛、便秘或腹泻等;若病情加重,则会出现*疸甚至转为重型肝炎。不过,大部分(95%左右)的成年急性乙肝患者在1~3个月内都可自愈,因此成年人感染乙肝通常并不会因此“毁了一辈子”。对于急性肝炎,我们的策略依旧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做好免疫系统的后勤工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的,我们称之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起病较缓,临床表现主要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紊乱。依据病情轻重,可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三种,重度慢性肝炎预后不良,可发展成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感染转为慢性的可能性取决于感染乙肝病*的年龄大小:仅有5%的健康成年人感染乙肝病*后转为慢性肝炎;而对于出生第一年的儿童,感染转为慢性的概率高达80~90%,可见母婴传播的危害极大(请见后文)。大多数慢性肝炎患者,都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了乙肝病*。慢性肝炎的病程很长,而治疗慢性乙肝是全面而持久的战斗。对于慢性乙肝,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根除乙肝病*,但药物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复制,将病*在体液中的含量压制到很低水平。目前能有效抑制乙肝病*的抗病*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其中恩替卡韦较为廉价。虽然药物无法根治乙肝病*,但这并不意味着慢性乙肝患者可以随意停药——在不该停药的时候随意停药,病*极有可能卷土重来,给肝部杀个措手不及,甚至导致肝硬化或肝衰竭。重型肝炎(肝衰竭)亦为乙型肝炎的一种,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病因复杂。多种肝炎病*重叠感染、免疫状况差、过度疲劳、酗酒、使用某些药物或有其他合并症都可能导致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预后相对较好,治疗及时不会转为慢性肝炎;而亚急性重型肝炎远期预后不良,多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80%。一些慢性乙肝患者会发现,在检测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为阴性,这种情况被称为“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但不排除乙肝病*DNA仍存在的可能性。目前“功能性治愈”这一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乙肝病*携带者最主要的来源为母婴传播(请见后文)。乙肝病*携带者没有临床症状,甚至肝功能也基本正常,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体内依然存在一定量乙肝病*。携带者有时不需进行治疗,但必须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病*卷土重来、肝脏出现异常,还需继续进行治疗。携带者与乙肝患者不同,可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与健康人无异,因此我们不应疏远、孤立乃至歧视他们。那有的读者可能就会发问了——凭啥啊?我们不会被感染吗?如果各位的免疫系统能听到这个问题,一定会非常生气——凭啥啊?凭啥这么不信赖我们呢?我们在上文已经提过,成年人感染乙肝病*后通常只会引起急性肝炎。这是因为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已经足够强大,足以向乙肝病*发起猛烈攻势,避免病*在体内安营扎寨。在很多情况下,健康成年人的免疫系统甚至足以抵御乙肝病*,使机体免受乙肝病*的感染。因此面对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携带者,我们完全没必要如临大敌,只要不进行过于密切的接触,感染乙肝病*乃至导致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用于诊断乙肝最常用的病原学检测为乙肝病*抗原、抗体检测,通常检测HBsAg、HBeAg与抗-HBs(俗称“澳抗”)、抗-HBe、抗-HBc。这一检测即为俗称的“两对半”(详情请见下图)。图III:“两对半”的检测原理及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04
乙肝病*为啥看起来这么可怕?
由于身披包膜与衣壳作为铠甲,乙肝病*抗打击能力很强。它对干燥环境及紫外线照射具有耐受性,70%酒精等一般消*剂更是不能使其灭活。这么强?那咋办?对于乙肝病*,高压蒸汽灭菌、℃加热10分钟及环氧乙烷可使其灭活。若要针对乙肝病*的包膜进行攻击,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及苯扎溴铵三种药品的溶液亦为强有力的武器,可作为消*手段应用。使用消*手段攻下乙肝病*的包膜后,虽然乙肝病*已经失去传染性,但乙型肝炎表面蛋白的抗原性依旧存在——也就是说,如果这种经过消*手段处理过的乙肝病*进入人体,虽然病*不会再感染细胞,但依然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气氛逐渐严肃)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其传染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体液中乙肝病*DNA的含量大小。HBsAg呈阴性者均有可能感染乙肝病*。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传播(接触传播)等。血液传播主要为受乙肝病*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血浆、血小板等)输入人体导致传播乙肝病*,如今无偿献血的普及和血液检测的加强使得这种传播途径被基本切断。医源性传播指通过注射(包括注射*品)、手术、采血、拔牙乃至文身、纹眉等途径传播乙肝病*。母婴传播主要出现于分娩时,哺乳传播乙肝病*的概率不大。在生活中,最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是所谓的“接触传播”,也就是体液传播。体液传播主要包括性传播,即性行为可能导致乙肝病*感染;此外,乙肝病*感染者的唾液中亦含有病*,因而共用牙刷、接吻等行为及家庭成员间的密切接触具有传播病*的风险。不过,当与感染者共同进餐,或使用感染者曾用过的餐具时,基本不会感染乙肝病*。天津市河北区对~年的急性乙型肝炎病例进行的流行病学分析指出,感染因素占比最大的是家庭成员间密切传播以及私人诊所口腔诊疗、创伤性美容、服务场所修脚等。此外,北京市房山区、商丘市梁园区、赣州市等多地的流行病学分析亦指出乙肝感染高发人群为男性青壮年人群:由于此类人群人员流动大、多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多数均未接种或补种乙肝疫苗,且接触不正规诊所及服务场所的可能性较大,因而易发生医源性传播及性传播。可见,在生活中,我们不应忽视乙肝医源性传播的危害,亦应该重视乙肝疫苗的接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05应该怎样预防乙肝呢?
预防乙型肝炎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即为接种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疫苗已列入计划免疫;此外,抗-HBs呈阴性的人群最好接种或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很好,接种后抗-HBs一般会转为阳性,基本可以避免乙肝病*的感染。因而当恋人或家庭成员感染了乙肝病*时,接种乙肝疫苗后即可免于感染,而无需回避与他们的接触。对于感染了乙肝病*的母亲所产下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如今计划免疫的广泛实施及母婴传播的有效阻断,已使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感染率降到1%以下,摘掉了我国“乙肝大国”的帽子。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酗酒,远离*品,不去不正规的医疗场所、美容院或服务处所,均为规避乙肝感染的重要措施。06
我们的敌人不是乙肝群体
对于症状凶险、难以根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人们内心往往会生发一种恐惧之情。这种恐惧心理固然是十分正常的,但在不理解这一疾病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了疏远乃至孤立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携带者。年,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吴昕怡因在前一年被查出乙肝“大三阳”,先是被同学疏远,之后被校方安排进单人宿舍。无法忍受孤立与歧视的她在当年4月烧炭自杀。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对乙肝的不了解、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携带者的疏远及孤立,有意无意地将这一群体排斥在外,给他们带来了病痛以外的巨大痛苦。然而,经过本篇文章的长篇大论,我们应当知道——??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相邻就座、面对面交谈等,基本不会传播乙肝病*;
???♂?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成年人而言,免疫系统抵御乙肝病*的能力已足够强,通过接触传播方式感染乙肝的概率并不大;
???♀?而如果接种了乙肝疫苗,则感染乙肝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家庭成员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携带者,亦足以高枕无忧。??与乙肝患者/无症状携带者相比,我们更应警惕不正规的医疗及美容场所。
乙肝固然可怕,但经过理性的认识后,我们会发现,其实乙肝并不是毁灭人生的恶魔。保护自己免受乙肝感染的前提,便是理性认知乙肝病*。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疏远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携带者,更不应该孤立、歧视他们,而是应像对待普通病人、甚至像对待健康人那样对待他们,并在恰当情况下给予关怀。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乙肝有望在10年之内被攻克,而消灭乙肝的设想也并不是空中楼阁。作为社会里普通的一份子,我们所能做的,唯有理性认知乙肝病*、保护自己免受感染以及关心爱护乙肝群体。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群体亦是我们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永远不是我们歧视的对象——毕竟,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参考文献[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2]*汉菊.医学微生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3]王琦.医学微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4]百科校园专题团.准确认识乙型肝炎[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