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产程传播,即在分娩时由于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通过损伤处或脐带血从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种情况最为多见。二是宫内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资料表明,这种方式造成的感染约占5%。三是分娩后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也能够传播乙肝病*。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为什么居高不下?我国在广泛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计划以来,为什么目前的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仍高达2%左右,这里有3个原因:(1)新生儿的第1针接种时间不及时。据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24小时内进行第1针疫苗注射的比率仅2%~9%,这可能会导致疫苗接种失败。(2)我国新生儿连续3针全程接种率不高。仅约40%,部分地区卫生资源较缺乏可能是造成全程接种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3)我国乙肝病*表面抗原阳性率高。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仍按5微克常规接种剂量,事实上保护率是非常低的,至少应该用10微克的接种剂量。其次在接种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若能实施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的注射,则能进一步提高之后疫苗接种的保护率。婴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有什么特点?乙型肝炎病*(HBV)的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主要方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绝大多数同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的母亲所生婴儿都会发生HBV感染,其中约95%会成为慢性携带者,而慢性HBV感染至成年后,很容易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宫内感染HBV的婴儿,其T淋巴细胞对HBV抗原物质可能产生免疫耐受,但这种耐受多数是不完全的,出生后若能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则多数免疫有效。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