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8日是第10个“世界肝炎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乙型肝炎病*发现者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病*性肝炎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年全球肝炎报告》指出:基于年数据,全球约有2.57亿人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而我国是乙肝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生育,控制母婴传播变成减少感染人数的关键。借此“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笔者谈谈乙肝与妊娠之间的知识。
控制母婴传播的重要性
乙肝就是由乙型肝炎病*(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因HBV侵入肝细胞后,难以被机体清除,故常造成慢性感染。HBV可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因HBV感染与年龄有关,感染年龄越早,造成慢性感染的风险就越大,如果对HBV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话,则会造成70%-90%的新生儿感染HBV,并且新生儿感染HBV后90%会发展成慢性HBV感染,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母婴传播是从根本上预防乙肝感染的重要措施。
如何做好母婴阻断
做好母婴阻断的重中之重是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
对于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并在1、6月龄接种第2、3针。
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在出生12h内尽早注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并在1、6月龄接种第2、3针,在接受完第三针疫苗后1-2月检测HBsAg和抗-HBs,若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则需按照0、1、6个月的程序再次接种。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来说,若母亲HBsAg阴性,应出生时接种第一针后,于1、2、7月龄再接种3针疫苗共4针,若母亲HBsAg阳性,则需出生时12h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并于1、2、7月龄再接种3针疫苗,研究表明乙肝疫苗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来说是安全的,所以家长勿因担心风险而拒绝接受疫苗接种。
妊娠及母乳喂养期间该如何做好乙肝治疗和管理
由于高病*载量是母婴传播高危因素之一,根据最新指南,对于慢性HBV携带者来说,若HBVDNA定量>2×IU/mL时,在与患者充分沟通下,于妊娠24-28周开始抗病*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药物首选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在服用TDF期间需要检测肾功能和血磷,若HBVDNA定量<2×IU/mL,则定期监测,暂不推荐抗病*治疗;但对于乙肝活动期患者,则需根据肝功能生化指标、HBV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指标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治疗。
对于抗病*期间意外妊娠患者,若正在服用的是TDF或替比夫定(LdT)建议继续妊娠,若正在服用的是恩替卡韦(ETV)可不终止妊娠,但建议患者更换TDF治疗。那么对于分娩方式的选择,根据目前研究来看,分娩方式对于母婴传播风险没有确切关系,所以不应害怕感染给新生儿而执意要求剖宫产。
母亲在产后是否需要继续服药,这要根据以下两种情况来看:(1)在妊娠期间若是慢性HBV携带者为了预防母婴传播而服药的话可以停药,并定期监测。(2)若是因为肝炎活动接受抗病*治疗的话,则应继续接受治疗、监测。
最后,在顺利分娩后母乳喂养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对于新生儿在出生后12h内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后,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母乳喂养是不增加感染风险的,而如果母亲正在服用TDF抗病*的话,也是可以母乳喂养的,但若服用的是LdT则安全性有待考证。
中国的乙肝防控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5岁以下儿童流行率低于1%的目标,被WHO高度赞扬;年7月启动的“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在全国已建立了10家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示范基地,并扩展至医院,旨在推广成熟技术以及规范管理流程;自主研发“小贝壳”APP,对乙肝孕产妇进行随访并提供健康教育资源,截止到年底,该平台已管理名乙肝孕妇。诸多*策都体现了国家对防治乙肝的决心,笔者相信,依靠社会各界的努力,消除乙肝不是梦。
(供稿:熊瑛吴晨光医院)
编辑:左舒颖
排版:郑梦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