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检验科卓惠燕
在谈乙肝色变的中国,慢性乙肝病*携带者达到了1.2亿人,慢性乙肝患者有万人,乙肝作为我国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开展它的相关检测非常有必要。HBV感染检测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HBsAg作为乙肝感染后首先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预示价值高,为WHO公认的判断HBV感染的关键。所以在解读乙肝两对半化验结果报告时,很多人会重视HBsAg是否阳性,当HBsAg阴性时,则认为没什么问题。但是,仅仅依靠血清学检查HBsAg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受检者HBV感染的定论已成共识。
医院、血站关于HBV的筛查基本上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化学发光法等。在平常的检测工作中,可以发现单独HBcAb阳性的患者不在少数。有研究发现,单一HBcAb阳性的检出率为0.1%-20%不等,不同地区乙肝感染率的不同、检测方法灵敏性的差异可导致检出率的差别。
当HBsAg阴性,HBcAb阳性时,往往会给很多医生或者筛检人员带来解读的困惑,单一的HBcAb阳性,其临床意义到底有多大?
针对乙肝病*核心蛋白HBcAg的HBcAb是感染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它并不是保护性抗体,几乎所有乙肝感染者体内都会出现,包括HBcAb总抗体、HBcAbIgM和IgG等。高滴度的HBcAb提示现行感染,常与HBsAg并存,低滴度的HBcAb提示既往感染,常与HBsAb并存。
我们临床实验室检测的基本上都是HBcAb总抗体,医院开展核心抗体IgM检测。参照HBcAb检测试剂盒(ELISA法)使用说明书结果解释,当使用原倍血清检测时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依据,而作为临床诊断的标准,须将原倍血清按1∶30比例稀释后再检测。原倍血清HBcAb的阳性率大于稀释后的结果,因此在分析HBcAb临床意义时,有必要参考HBcAb检测时是否进行了稀释。
其实单一HBcAb阳性并没有那么简单。早在年,就有输注HBsAg阴性、HBcAb阳性血液的受血者发生输血后乙型肝炎。
HBcAb阳性可作为隐匿性HBV感染的标志,由于HBV病*的复制特点,以及乙肝疫苗,抗病*治疗的广泛运用,HBsAg的突变率高发,HBsAg的突变会导致患者HBsAg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在血清或肝脏中仍存在HBVDNA,这种情况称为隐匿性HBV感染(OBI)。这些患者通常HBsAg阴性,HBcAb、HBVDNA阳性。OBI患者如果作为献血者或肝移植供体,将会对输血和手术安全构成重大隐患,同时HBsAg突变会加速隐匿性乙肝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所以,OBI患者的尽早诊断非常重要。
血清检查出单一HBcAb阳性原因可能有:(1)急性乙肝感染“窗口期”,机体处于HBsAg已经消失而HBsAb尚未产生的阶段,此时HBcAbIgM可阳性,血液可能仍具有传染性。(2)慢性乙肝感染,HBsAg水平很低,低于一般检测方法的检测下限。(3)既往的乙肝感染,由于HBcAb比HBsAb在体内存在的时间长,因此在HBsAb消失或者在可检测水平下限时,HBcAb仍可存在。(4)基因突变而使HBsAg抗原决定簇的结构发生改变,使得HBsAg不能被目前基于单克隆抗体的HBsAg检测试剂盒检出。(5)HBcAb的被动转移: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婴儿(HBcAb可经胎盘转移)可呈现单一HBcAb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HBcAb也存在假阳性的情况,可能有以下解释:1、丙型肝炎病*感染的干扰。有研究发现丙肝患者其单一HBcAb阳性率也偏高,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检测方法存在非特异性反应。有学者认为由于目前HBcAb检测所用的HBcAg为大肠杆菌胞内表达的基因工程抗原,当人群曾感染过大肠杆菌,体内存在大肠杆菌抗体,人源标本及多克隆HBcAb酶标记物中的此种抗体均能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中混杂的菌体蛋白结合而出现假阳性。3、存在HBV标志物间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尤其是酶标HBeAb与HBcAg交叉反应,这种交叉反应的存在可使临床标本中HBcAb为阴性的标本检测为阳性。这些假阳性的机制均值得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在所有HBcAb阳性血液中,单一HBcAb且HBVDNA同时阳性的血液并不多。梁红等通过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核心抗体阳性样本的临床意义发现所有HBcAb阳性标本中HBVDNA的阳性率为1.0%,总检出率并不是太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这种单一HBcAb阳性血液仍存在传播HBV病*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应用时,有必要将HBV各种标志物结合起来,综合评价HBcAb的实验室诊断性能。最后,笔者认为单一HBcAb阳性的血液是值得重视的。在现有献血筛查项目上,有必要对筛查出HBcAb阳性的样本用PCR方法检测其HBVDNA,最大限度降低输血后感染乙肝的风险。
检验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