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源自美国ACIP、中国部分相关规范和要求,并无指导意义也并非权威发布,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由于治疗需要,临床上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比如川崎病可能会用的丙种球蛋白(丙球),或者治疗相应疾病使用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如乙肝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
一般来说,治疗之后能不能接种疫苗,大多数是临床医生提供建议,但事实上很多临床医生对疫苗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不接受反驳),因此提供的建议自己心里也没底。
实在看不下去了,整理出一版球蛋白和疫苗接种的信息,内容比较全面,覆盖了现有的所有疫苗,供学习讨论:
一、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接种间隔:
二、免疫球蛋白与疫苗的接种间隔:
三、不同免疫球蛋白和减*活疫苗的接种间隔:
四、国内其他减*活疫苗与免疫球蛋白的接种间隔,以及汇总信息:
本条内容除ACIP最新的建议之外,参考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年版)》以及《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版)》,以及一些地区官方信息的要求,内容如下:
实际上对于含有麻疹成分的疫苗(如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四痘疫苗)和含有水痘成分的疫苗(水痘疫苗、四痘疫苗),我国一般性规范都是≥三个月,因此只要按照这个程序接种就是可以的。
另外考虑到目前国内麻疹和水痘发病情况,及早接种疫苗无论是从微观的个人疾病预防角度,还是宏观的地区传染病防控角度都是有益的,国内规范和ACIP相比并不存在好坏对错之分,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
最后,希望个别临床医生们能够抽空了解一下疫苗的相关知识,如果不懂就别瞎出主意了,另外多说一嘴——AEFI的鉴定和诊断也轮不到一般的临床医生,别什么屎盆子都往接种单位和疫苗上边扣(一出川崎病就是打疫苗打的,完事儿了还不让继续打疫苗)。
救人不一定治病开药,也不一定麻醉开刀,接种疫苗,降低发病风险,同样能够保护无数人避免住院和死亡!
邵忆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