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hepatitisB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的特征。
根据《柳叶刀》发布的论文,年中国人十大死亡原因中,肝癌排到第五名。中国80%的肝癌和乙肝相关,乙型肝炎仍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杀手”。目前中国乙肝病*携带者约万,占到全球数量的1/3左右,发病率为71.77/10万人,在甲乙类传染病中最高;死亡人数为人,死亡率0./10万人。
全球范围内乙肝疫苗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慢性乙肝的发病率。中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由年9.75%降至年7.18%,再降至年5%左右,由乙肝高流行区降至中流行区水平。乙肝病*携带者人数由年1.2亿降至年万,年降至万例,乙肝流行率连年下降。尽管疫苗的推广让乙肝患者每年减少约万人,但存量患者基数庞大,不容忽视。这万携带者中有万人有慢迁肝、慢活肝,即发生肝脏损害或炎症。
从整个抗病*领域来看,乙肝、HIV、呼吸道病*(流感、呼吸道荷包病*)等领域是未来研发的主战场。而全球抗病*研发管线中,HBV药物最多,占34%,且作用机制丰富多样,包括直接抗病*药物、间接抗病*药物。HBV新药也是国内公司重点布局的抗病*细分领域。
现有乙肝治疗药物有核苷类和干扰素两类,都无法彻底清除病*
乙肝疫苗是公认的预防乙肝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疫苗只作预防疾病用,针对已经感染了乙肝病*的人群来说,乙肝疫苗并不能起到治疗效果。HBV由于不易被清除、半衰期长等天然属性,在临床上存在较大的缺口。在临床上,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HBVDNA抑制,eAg/eAb血清学转化。
(2)功能性治愈。在患者血清中检测不到HBsAg和HBVDNA,同时伴有或不伴有乙肝表面抗体的血清学转换。但HBVcccDNA可能在肝细胞中持续存在,在完成有限治疗疗程后肝损伤消退,肝细胞癌(HCC)风险降低。
(3)完全治愈。完全根除HBV,包括肝内cccDNA和整合的HBVDNA。
现有药物长效干扰素、核苷类药物(NAs)均无法实现彻底治愈。核苷类实现表面抗原转阴的比例仅有1~3%,干扰素也仅有5~10%,在远期疗效和风险控制上有待提升。
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Intron(IFN-α-2b)和两款长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ron(PegIFN-α-2b)、Pegasys(PegIFN-α-2a)。普通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疗效,而PegIFN-α能取得相对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抑制及生化学应答率。
核苷类似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等,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和丙酚替诺福韦(TAF)的上市,有效提高了乙型肝炎的病*抑制率,大幅改善了治疗耐药的问题。TDF和TAF分别是吉利德于年和年获批的乙型肝炎治疗药物,TAF是TDF的改良版,改善了长期服用TDF可能对肾脏和骨密度造成损伤的问题。
现有乙型肝炎治疗药物中,TAF的疗效最优,副作用最小,可以达到60%以上的HBVDNA转阴率。但目前的乙型肝炎疗法还远远无法达到彻底清除病*。乙肝药物研发的终点是结合HBsAg丢失、抑制新的肝细胞感染、消除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池和恢复免疫功能以实现病*控制。慢性乙肝发病机理研究、新作用机制药物研发均存在巨大的探索空间。
进展中的研发方向
衣壳抑制剂、HBsAg抑制剂、siRNAs、免疫靶向药物(包括PD-1/L1、OX40、TLR)等在研药物均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