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闻玉梅点燃年轻人心头火种闪电新闻
TUhjnbcbe - 2023/4/14 21:55:00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808.html

东安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枫林路校区复星楼四楼,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的办公室,沙发前的茶几上好几摞书,《流感病*》《微生物与感染》……上头静静压着一只放大镜。

这位86岁的医学微生物学家,依然奋战在与病*作战的科研前沿阵地:在她的带领下,几十年来乙肝治疗性疫苗研发步步推进;今年年初,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新型冠状病*攻关团队联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用3天,就从一例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上海首株新型冠状病*,为疫苗研发和抗病*治疗提供支撑。最近,她又去杨浦区图书馆做了场科普讲座“疫苗接种的意义”。

“只要我身体吃得消,就这么干下去,”闻玉梅说。申城天气渐凉,出门开会时,她总记得戴好颈间的丝巾,步履匆匆。“科研的核心是创新,科研的道路是勤奋,科研的态度是求实,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她曾跟学生说过的话,至今仍贴在实验室的墙上。

40多年前的害怕与勇敢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闻玉梅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号召大家用好科学这一战胜疫情的利器。“在目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要相信科学、各尽所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面对未知病*如此勇敢的她,也曾有过特别害怕的时候。那是40多年前,第一次出国开会的时候。

“当时我怕极了,”上世纪80年代,闻玉梅受邀参加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全球病*学术大会,第一次坐飞机长途飞行,还要在巴黎转机。当时飞机上提供的水都不敢喝,因为不知道要不要钱。还是旁边座位的乘客告诉她“橘子水不要钱,可以喝的。”

到了纽约会场,第一天发言嘉宾讲的主要是非洲地区发现的病*,好些专业名词闻玉梅听不懂,第二天,专家报告里有她熟悉的“乙型肝炎病*”部分。到了提问环节,台下闻玉梅连问题都没想好,就拼命举手,“当时我想,没有发言,如果我都不提问,不是白来了吗?”提问用的话筒“抢”到手里,她心怦怦直跳,站起来定了神,用英语说,“我叫闻玉梅,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第一句话就让全场“哄”的一声炸了,当时的大背景下,一位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者是许多人意料之外的。会场休息时,好几位华裔同行来与闻玉梅交流,并为她接下来的行程提供建议和帮助。

“‘抢话筒’那一刻,我只知道,出来一趟,国家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这是对我的投入和信任,一定不能辜负,”四十多年后的今天,闻玉梅依然记得,当时的会议邀请“包食宿”却不包来回交通,是当时上海医科大学的吴立奇书记、基础医学院的冯光书记得知消息后向两位市委副书记申请,批下了珍贵的外汇,在交通费以外还专门增加了生活费用,让她在外开会不致太捉襟见肘。他们这样对闻玉梅说,“这是人才投资”。

“一辈子都会记住,这是国家对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的期待,对我的‘投资’不是金钱,而是期望与感情,我所做的,所能回报的还远远不够,”她说。年,她在世界首次提出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发。之前,所有疫苗都只是预防性的,治疗性疫苗就是激发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借此控制病*,解除终身服药的痛苦。人体安全性试验的第一批志愿者,就包括她自己。

“老掉牙”与“向前看”

在闻玉梅的实验室里,有一本册子,那是十几年前她给实验室成员定下的“必读书”——《人民的重托》,里面是年到年期间部分病人的来信,整理成册。她在“前言”中写道:“……他们受病魔折磨的经历催人泪下,他们对治疗乙肝的迫切要求鞭策我们奋斗。愿我全室科研人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治疗乙肝方面继续努力奋斗,为人民解忧,为祖国争光!”

年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闻玉梅投入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曾有人问她,为什么在众多医学领域中选择最枯燥的分子病*学?闻玉梅的回答是:研究病*看似寂寞,实则变化莫测,永远充满着未知,而且它还关系着无数人的生命健康。

在这60多年与病*的斗争过程中,有些在闻玉梅口中是“老掉牙的事情”,不愿多提,却在她的学生后辈中口耳相传。

闻老师的学生,教育部医学分子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超记忆犹新,年非典肆虐,年近七旬的闻玉梅赶到广州研制灭活非典病*的免疫预防滴鼻剂。许多人劝闻玉梅,不必亲自进实验室,她却坚持:“这里面有第一手资料,我怎么能不去?”就这样,年过古稀的她,穿着厚厚的全套防护服,与学生一起将非典病*株培养出大量用于实验的病*液。他们每天接触活病*,最多时每毫升就高达1亿个病*。

立足当下和未来,闻玉梅带着年轻人一起“向前看”。

以“新冠病*康复患者综合抗体”为题发出全球第一篇重要论文的病原生物系研究员*竞荷忘不了,今年3月,是闻老师的鼓励和鼎力支持,一步步推动着自己完成研究。“当时我很想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样本等资源都没有,闻老师帮我联系,研究结果出来后,她那么大年纪,依然争分夺秒,一天之内帮我改好论文,”这位当打之年的青年研究人员说,“可是当我想请闻老师署名通讯作者时,她却不同意,说该让我们年轻人好好发挥……”

“一生的价值在哪里”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子中,很多人记忆犹新,几年前,闻玉梅以“学姐”的身份与他们交流时说的一番话。

“曾经有内科医生来向我讨教,现在很多同学临床专业毕业后都想去外科,不愿意去内科。因为有传言‘做外科,开刀见效快、有成就感,而且福利好’。那位医生问我该怎么劝那些同学”,她说,“我想应该这样劝,外科医生挣钱时间短,内科医生挣钱时间长,老了还可以坐堂专家门诊,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后来,我得到的反馈是,‘对不起,我要讨老婆,这样到老了来不及’。”

满堂大笑中,闻玉梅接着说:“虽然这是个笑话,但是这也是现实。其实我希望大多数同学能够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我们既要解决老婆问题、房子问题,但更要解决‘我们一生的价值在哪里’这个问题。”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颗火种,就看你怎么把它点燃。”在闻玉梅看来,培养青年人才的需求迫切,要用老师心头的火,点亮青年心中的火种。

年轻时,她去伦敦参加世界卫生组织邀请的交流项目三个月,连伦敦塔都没去,只因为要省下4英镑的门票钱。就这样积少成多,最后闻玉梅为学校实验室买回了急需的低温冰箱和转盘式幻灯机。十多年后,她的学生出国访学时,同样背回了急需的设备。

“老师,我记得您当时为我这么做的,所以现在我也想这么做。”复旦大学教授袁正宏刚留校时,是闻玉梅帮助他争取到了宿舍。如今,当发现研发能力很强的青年好苗子海外归来一时没地方落脚时,袁正宏自己先出钱,让他们暂时在酒店住下。听了学生这席话,闻玉梅非常感动:“那一刻,我的心情难以表达。”

复星楼四楼,闻老师办公室进门墙上,一幅她的肖像画,已挂了8年,那是学生们送给老师的礼物。画像右上角一行写着:“博学明智,医路伴行”。

人物小传

闻玉梅,年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学开放实验室学委会主任。

曾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其中一项为国际发明专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首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国家“”高科技先进工作者(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抗击非典全国优秀共产*员,全国和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第四届“上海市教育功臣”,教育部杰出教学奖等奖项和称号。

年她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称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闻玉梅点燃年轻人心头火种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