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戴欣甄诚记者张强)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有可能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慢性乙肝的免疫学机制尚未得到深入阐明。近日,科技日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获悉,该中心王福生院士牵头,联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张泽民教授、任仙文研究员等,首次深度剖析了乙肝病*感染不同阶段的肝脏和外周免疫微环境的特点,揭示了T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免疫互作网络,为实现乙肝治愈提供了重要线索。日前,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肠道》上。
我国乙肝病*携带者约有万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万—万例。临床现有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病*复制,降低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仅极少数患者可以实现功能性治愈,即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大量慢性乙肝患者需长期乃至终身抗病*治疗,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张超副研究员介绍,联合研究发现,尽管乙肝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中均出现了T细胞功能耗竭,但表现为不同的动态特点和互作网络。其中急性感染期肝脏内可检测到更多来自外周效应细胞的迁移和转化,从而能够建立有效免疫并清除病*;而在慢性感染中,T细胞与免疫抑制性巨噬细胞形成免疫负向调节网络,这可能促进了乙肝病*的持续感染及肝组织病变。
据悉,该项研究系统解析了乙肝病*不同感染阶段的免疫反应特征,揭示了乙肝免疫发病新机制,为理解乙肝病*感染的免疫提供了重要线索,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对乙肝病*感染中T细胞免疫的关键节点进行干预,将是下一步临床功能性治愈探索的重要方向。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