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得去接孩子,还得回家做饭……”初见张胆,是仲夏的一个午后,他正斜靠在栏杆上,医院的保安有说有笑地唠着家常,时不时地抬起左手看看时间。今年46岁的张胆有一头浓密的黑发,看上去很有精气神儿。如果不是提前得知他的情况,根本看不出他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24年前,他换过一次肝,那次手术受到了国内医疗卫生界的高度重视,刷新了当时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纪录。直到目前,张胆依然是全国第二例换肝后生存时间最长的“换肝人”。对此,他说:“是医生的技术高超,让我有了第二次生命。另外,能健康地活着,有个好心态也很重要。”
24年前大量呕血,危及生命
通过张胆的讲述,时间被拉回到年,当时22岁的他是我省肇州的一个农民,那段时间,他总感觉浑身没劲、恶心,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久,张胆被送进哈医大二院,经专家诊断,他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呕血几乎成了他住院时的常见症状。张胆的父母每天都揪着心,因为被告知儿子随时有大出血致死的危险。如今回忆起那段难熬的时光,张胆依然会痛苦地皱起眉头。
面对这种情况,专家们经过数次商讨,一致认为张胆的病情只能通过一种方式解决:换肝。在那个年代,对于普通人来说,换肝几乎是不敢想的事。然而,为了延续儿子的生命,张胆的父母义无反顾地决定:换。幸运的是,没过多久,张胆就被告知可以准备手术了。
当时以为只是个手术,过后才知换了个肝
在父母的隐瞒下,张胆根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可能是怕我害怕,父母都瞒着我,当时以为只是个手术,根本没想到是换肝。”年3月27日,张胆如期被推进手术室。
张胆回忆,当时朦朦胧胧中,从医生三言两语的交谈中,他渐渐有些明白,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手术。他坦言,那时候对死亡的恐惧已经让他顾不上这些,唯一的心愿就是:活着。
当时的手术由我省著名普外科专家陈昭民和韩德恩教授等历经近10个小时完成。手术台上的张胆不知道的是,他的手术是当时哈医大二院的首例换肝手术。
手术门被推开时,张胆的父母深深地松了口气,他们对儿子有种“失而复得”的珍惜。而当张胆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轮到医生松了口气,手术成功了,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感叹,经过多日的专家会诊、术前准备、商榷手术方案,一切力气都没有白费。这也意味着哈医大二院已经具备了“换肝”手术的技术,接下来就看张胆的恢复情况了。
恢复期常令家人担忧叹气,吃东西小心翼翼,不敢生病
术后,家人才将换肝的事告诉张胆。回忆起恢复期那段日子,内心的变化和情绪的复杂是最折磨人的。父母嘴上没说,却总是唉声叹气,有时还会偷偷流泪。
经历这么大的手术,儿子以后还能正常生活吗?这么年轻有这毛病还能娶到媳妇吗?家人的担忧经常写在脸上。那段时间,家里氛围变得小心翼翼,张胆自己也时常担心,这个“新肝”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家人也常问他有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那时候就连吃东西都会很小心,生怕吃点什么把肝给吃坏了。”张胆笑言。令家人和张胆都没想到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调理下,张胆的身体恢复良好,不再恶心,也不再没劲,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其间,只出现过两次急性排斥反应,经过医生及时应用抗排斥药治疗很快就康复了。
年3月27日,是张胆“重生”后的“1岁生日”。当天上午,作为当时东北三省生存时间最长、生存质量最好的“换肝人”,张胆与哈医大二院的医护人员们一起欢度了“生日”。年元旦,张胆应邀参加了哈医大二院一次特殊的聚会,在聚会上,他见到了4位“换心人”、1位“换肝人”和3位“换肾人”,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能跑步、打网球,还常陪病友“话疗”
后来,更令人高兴的消息传到哈医大二院医护人员耳中。换肝5年后,张胆要结婚了。经过近4个月的相识相恋,张胆和女友喜结连理。几年后,他们还有了一个大胖儿子。像许多普通家庭一样,张胆过上了平凡又幸福的生活。
自年起,张胆回归社会自食其力,在哈医大二院收发室从事报纸、杂志的发放工作,他与常人一样骑自行车、跑步、打网球。
图片由哈医大二院提供
张胆的生活又有了色彩。“换肝至今已24年,我不仅能走能跳,还爱上运动,没事时喜欢徒步,最远的一次徒步了20公里。”如今的张胆已经46岁,乙肝病*也由阳转阴。更“放肆”的是,他还曾喝过酒。
除了日常工作外,乐观、开朗的张胆还接了个“大活儿”,就是为一些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病人加油打气。“这些年我经常去和病人聊天,为他们鼓劲,特别是遇到有移植需求的病人,看到我换肝后依然健康地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鼓舞。”他笑着解释自己的“第二职业”,医生是给病人治疗,而他是“话疗”。很多病人和张胆聊天后,会感觉轻松很多。
“很多人都觉得我能健康地活到现在是个奇迹,那些年,一些人看见我时表情会很复杂,似乎在问,换肝后和以前能一样吗?而现在大家看到我的眼神都很平常。”张胆笑着说,他感觉自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换肝后健康地生活了这么多年,除了医生高超的技术外,有个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王秋实周琳